時間:2023-06-18|瀏覽:311
海淀區政務服務管理局局長馬學印表示,自2018年以來,海淀區已經開始在政務服務領域嘗試區塊鏈技術的應用。2019年6月,兩個應用場景“個人存量房交易”和“企業開辦住所核驗”落地。到2021年,海淀區陸續推出區塊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為大量業務的線上服務和流程優化提供了可能。
目前,海淀區有14類國家級數據、24類市級數據和6類區級數據鏈上應用。共計25個單位如市公安局、市稅務局、市民政局、市規自委和懷柔區加入了海淀區政務服務區塊鏈聯盟,共實現了605個政務服務應用場景的落地。這有效地減少了辦事人提交材料的平均比例超過40%。
“教師資格認定是眾多應用場景中的一個典型案例。” 馬學印表示,今年海淀區的教師資格認定網上辦理量達到了2614件,占該事項總辦理量的一半以上。只要在手機上輸入個人信息,區塊鏈平臺就能自動核驗相關信息,方便群眾辦事。
馬學印強調,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海淀區政務服務的水平。現在,政務服務已經實現了大廳窗口、自助服務終端、手機APP等多種服務方式,非常方便快捷。
“區塊鏈技術有力地支持了我們區域內的‘跨省通辦工作。” 馬學印解釋說,為了落實國務院在全國范圍內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工作要求,海淀區啟動了“區塊鏈+跨省通辦”試點工作。這種新的通辦模式已與天津濱海新區、河北雄安新區、廣東佛山、四川成都天府新區等10個市簽訂協議,形成了具有“海淀特色”的通辦模式。
新京報記者吳為報道。
編輯: 劉茜賢校對: 吳興發
熱點: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