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8|瀏覽:275
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庫。它沒有中心,數據存儲的每個節點都會同步復制整個賬本,并且信息透明,難以篡改。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重視并參與區塊鏈技術研發。從最初的比特幣、以太坊,到各種類型的區塊鏈創業公司、風險投資基金、金融機構,都貼上了“區塊鏈”標簽,因此備受矚目。不僅如此,很多人也開始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區塊鏈的內容。
工信部指導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這樣解釋: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范式,它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再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并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飛進行通俗解釋:“簡單地說,區塊鏈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庫。”去中心化的含義是與傳統的中心化方式不同,沒有中心,而人人都是中心;分布式賬本數據庫,則不僅僅是將賬本數據存儲在每個節點,而且每個節點會同步共享和復制整個賬本的數據。同時,區塊鏈還具有去中介化、信息透明等特點。
“區塊鏈技術本質上是一種數據庫技術,具體講就是一種賬本技術。賬本記錄一個或多個賬戶資產變動、交易情況,其實是一種結構最為簡單的數據庫,我們平常在小本本上記的流水賬、銀行發過來的對賬單,都是典型的賬本。”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研究員王鈞說,安全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大特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分布式的存儲架構,節點越多,數據存儲的安全性越高;二是其防篡改和去中心化的巧妙設計,任何人都很難不按規則修改數據。
區塊鏈有什么用?
區塊鏈技術能夠解決金融、公益、監管、打假等很多領域存在的痛點難點,但使用的時候也有不少適用條件,需要注意。
金融服務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領域。運用區塊鏈技術能解決支付、資產管理、證券等多個領域存在的痛點。
以支付領域為例,金融機構特別是跨境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清算、結算的成本較高,涉及很多手工流程,不僅導致用戶端和金融機構后臺業務端等產生高昂的費用,也使得小額支付業務難以開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能降低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成本及爭議解決的成本,提高支付業務處理的效率。此外,區塊鏈技術為支付領域帶來的成本和效率優勢,使金融機構能更好地處理以往因成本過高而被視為不現實的小額跨境支付,有助于實現普惠金融。
區塊鏈的可用性不僅僅應用于金融領域,也能夠解決公益、監管、打假等領域的問題,但在使用時需要注意適用條件。
比如,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點適合多方參與的場景,如果只是單邊或雙邊參與,其使用價值就不大。由于需要每個節點都核對,所以區塊鏈技術不適用于高頻交易活動。
再如,區塊鏈強調的是公開透明,因此不適合對數據隱私要求特別高的場景。
區塊鏈會成為新的風口嗎?
盡管區塊鏈概念近來相當火爆,但仍須注意其技術目前還不夠成熟,要警惕概念炒作,特別要區分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不能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區塊鏈概念目前存在虛熱,不是真正熱在解決現實問題,而是熱在集資圈錢、炒作估值,尤其是ICO(首次代幣發行)被熱炒的絕大部分都是屬于集資工具創新,跟技術創新無關。區塊鏈技術確實能創造很大的價值,但是也需要警惕其中存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