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8|瀏覽:320
傳統上,組織建立在嚴格的所有制結構之上。近幾十年來,許多企業試圖創造開放式的管理模式,向更多員工提供發聲平臺。但從本質上來看,決策仍僅面向小部分人。在組織發展中,所有權、等級制度、規則之間的界定一直是難題。因此,多中心化公司的概念只是愿景。近年來,多中心化自治組織橫空出世,這一愿景逐漸有了成為現實的可能。
圖2:中心化組織的結構(來源:Crisp'sBlog)
多中心化自治組織
多中心化自治組織(DAO)是一個基于電腦程序來對規章制度進行編碼的組織。它與中心化組織不同,完全公開透明,不聽命于任何中心化機制。每一DAO都利用區塊鏈技術維護其金融交易記錄、驗證每筆交易,并讓每一成員參與決策過程。
圖3:兩種組織的對比(來源:Cointelegraph)
與中心化組織的區別
與中心化組織不同,DAO不依賴傳統第三方機構,它運用區塊鏈和智能合約降低交易成本,增加透明度,并通過共識機制將所有成員利益聯系起來。每個DAO成員都無需簽署任何法律合同,協議基于開源代碼。DAO采用點對點平臺為參與者提供服務。
下面將從三個方面:全球互動、全民投票和規則不可更改性來闡述DAO的優勢:
1.無國界的互動
中心化組織難以解決地理空間和不同司法制度對不同成員造成的限制,但在DAO,所有參與者在開源協議下能快速無國界互動。
2.全民投票
中心化組織中,只有董事會參與制定決策,討論的議題并不能滿足所有成員的要求。而在DAO,每個成員都可以投票,并提出他們的提議,每一位成員意見都得到尊重,實現全民投票。
圖4:“全民投票”(來源:KnowYourMeme)
3.規則不可更改性
在中心化組織中,有些規則因各種原因而得不到有效執行;而DAO運用智能合約,實現規則的透明和不可更改性,所有規則都將嚴格執行。
挑戰:接受程度和安全性問題
目前,DAO尚無明確法律地位,美國證監會認為一些涉嫌非法集資。同時,安全性問題是一個隱患。一旦系統投入運行,DAO的代碼將很難修改,漏洞修復就會面臨極大的阻礙。例如,2016年,TheDAO因漏洞被黑客攻擊損失約5千萬美元。為了挽回損失,以太坊區塊鏈進行了有爭議的硬分叉。人們對DAO的安全性頗感擔憂。
圖5:以太坊硬分叉(來源:KeepingStock)
回顧
下面通過兩個實例來回顧DAO:
1.Bitshares
Bitshares創建于2013年,是第一個以DAO形式運營的平臺。該平臺有兩個角色:代表和見證人。代表負責維護和更新平臺,見證人驗證交易并將其記錄到區塊鏈上。每個持有Bitshares通證的人都有投票資格。
圖6:Bitshares(來源:UseTheBitcoin)
2.DashDAO
在DashDAO中,持有1000枚以上通證的成員可以成為超級節點,負責即時發送和匿名發送等任務。每個成員都可以向超級節點發出提議,如果大多數超級節點同意,則用DashDAO資金庫提供資金支持該提議。
圖7:DashDAO(來源:CryptoNewsZ)
結論
DAO不依賴傳統第三方機構,利用區塊鏈和智能合約降低交易成本和增加透明度,并通過共識機制將所有成員利益聯系起來。然而,由于不確定的法律地位和安全性等問題,DAO的發展之路依然漫長。
本文來源:
DAOS和無所有者的組織
https://medium.com/the-green-light/daos-and-ownerless-organizations-c7c30ec826f7
熱點: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