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7|瀏覽:280
小編:記得
來源:海子
全球區塊鏈理論工作者都試圖描述區塊鏈是什么?可惜在區塊鏈面前,大家都是小學生,仍處于瞎子摸象階段。在比特幣誕生11周年之際,談談個人摸象感受,以此紀念中本聰的卓越貢獻。
一、從哲學角度看:時間的確定性問題
至今哲學和科學都沒有解釋時間是什么?暫從人類共識看,只有日晷的時間是不依人的意志改變的。其他任何計時器都可以人為調設。區塊鏈區塊上的時間戳,也做到了不依人的意志改變的目的。從這個層面看,區塊鏈是人類發明給時間以確定性的技術。解決了事物發生的先后順序問題。給比特的移動提供了指針。
二、從科學技術角度看:比特賦予原子屬性
經典物理說:世界是原子組成的,不能憑空產生,故不能復制。量子物理告訴我們:物質的底層是波,是信息,可用比特描述。信息可以無限復制。中本聰將已有的技術組合起來,巧妙的給比特賦予了價值,發明了比特幣。從科技層面看,他首次給比特賦予了原子屬性,打通了信息與物質的鴻溝。是否可以解釋波粒二象性還不得而知。詳見前文《基于區塊鏈技術,機器市場經濟來臨》
三、從經濟學角度看:財富的真正私有化
閉目靜思,除了抓在手里的財富,都非真正的私有財產。房產證、股權、債券、甚至法幣,都會因人的意志而改變或者消失。否則,人類就無需那么多法院。中本聰發明區塊鏈,比特幣的所有權和支配權只以私鑰而存在。中本聰也無法改變。從這個視角看,區塊鏈解決了財富的真正私有化。掌握私鑰就掌握了區塊鏈數字資產。
互聯網解決了信息傳遞時空問題,無成本復制,點對點傳遞,信息共享達成。價值不可以“任意”復制,經典互聯網天然不能用于價值傳遞。區塊鏈技術用數學算法加密,將價值傳遞如信息傳遞一樣,解決了價值傳遞時空問題。從此,互聯網步入互信網。價值交換有了直道。交易即支付得以實現。交易摩擦減少,財會審計減輕。終極物物交換。詳見前文《區塊鏈解決價值時空問題》
四、從社會學角度看:數字世界的通行證
自從人類發明了計算機和互聯網,就在構建一個虛擬社會。電子游戲就是模版。隨著5G提供神經系統,物聯網感知設備系五官;區塊鏈價值傳遞是血液;大數據是食物,云計算是胃,AI是大腦;基因技術是生殖系統;密碼學是免疫系統。現實世界將逐步全息映射到數字世界。數字世界生命體已五臟俱全。終極看,每個原子會對應一段比特。區塊鏈為此提供了通行證。學名通證。通證是萬物交換的符號。詳見前文《區塊鏈和通證是什么》
未來。機器逐步實現公有共享,承擔生產、交易工作,最終實現按需生產。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破壞,最終實現物盡其用。人類逐步擯棄公司逃離上班,移動協作專事個人特長體現價值,承擔原創性想象力娛樂和創造力智慧工作。網紅就是預演,個性化小數據高價值,最終實現人盡其才。社會組織結構回歸細胞活性,人類命運走向共同體。
參考文獻
[1]王東岳著《物演通論》,中信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
[2]王彬生著《未來財富之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9年第一版。
[3]吳軍著《智能時代:大數據與智能革命二元價值容介態的經濟》,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5]陳源、胡慧超、劉蘊如等著《通證學》,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