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瀏覽:252
面對該公司異常的用電情況,揭陽市發展改革局進行了精心組織和周密部署,召集整治專班人員,認真研判分析該企業用電量數據異常情況,深挖細找,并制定了打擊方案。
在4月26日下午,揭陽市發展改革局聯合公安部門鎖定任務、精準發力,赴該企業開展核查工作。他們成功地鏟除了虛擬貨幣“挖礦”“溫床”,現場查獲了“礦機”共314套(顯卡2512張),并找到了固定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證據。
經核查,該“礦場”位于該石業有限公司辦公樓的二樓。它利用石材廠切割石材的噪聲來掩蓋“礦場”噪聲,因此非常隱蔽。而“礦場”的經營者提供電源條件,為他人提供比特幣、以太坊“挖礦”的“礦機”寄存托管服務。除了收取電費外,他們還以0.5-1元/臺/天的標準收取“礦機”托管費用。
自去年以來,我國虛擬貨幣監管政策持續加碼,清退“挖礦”活動與禁止相關業務活動雙管齊下。國家發改委等11個部門發布了《關于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要求加強虛擬貨幣“挖礦”活動上下游全產業鏈監管,禁止新增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并加快存量項目的有序退出。中國人民銀行等十個部門也明確表示,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相關業務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活動。
2021年4月,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的學者發表了《中國比特幣區塊鏈運行的碳排放量與可持續性的政策評估》。該論文指出,中國的“礦工”占比特幣網絡算力的75%以上。如果沒有政策干預,中國比特幣區塊鏈的年能耗預計將在2024年達到峰值296.59太瓦時,產生1.305億公噸碳排放,這相當于中國發電的碳排放量的5.41%。這一規模超過了捷克和卡塔爾的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為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虛擬貨幣“挖礦”產業已經沒有生存發展的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包括圖片和視頻)是由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