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瀏覽:265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1日訊,中國或率先推出法定數字貨幣,近期,這似乎已經成為了業界的共識。
10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表示,商業銀行應該更多地使用區塊鏈技術,這種技術是數字貨幣的基礎。
8月10日的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已經研究了5年,現在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
Libra讓討論更為熱烈
但Libra同樣有著“致命”缺陷。在信用貨幣時代,Libra如何讓人信任是一大問題。發起方是多個公司,沒有取得國家信用背書,更別提如何保持幣值的穩定了。Libra脫離監管之外,更容易成為洗錢、恐怖融資等犯罪活動的溫床。在遭遇信任危機后,很快,有多家公司表示退出Libra。
Libra的出現也使得全球對法定數字貨幣討論和研究更為熱烈。因此,有觀點指出,Libra的出現引發了鯰魚效應,加快了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工作。
全球近七成央行都在研究法定數字貨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7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近七成央行都在研究法定數字貨幣。目前,委內瑞拉、塞內加爾等國發行了法定數字貨幣,其他更多的國家,包括加拿大、瑞典、新加坡等在內,均在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
法定數字貨幣似乎越來越近
這被認為是各國的“防御”措施。不少人擔心,Libra一旦流通,或有成為強勢貨幣的可能,與各國貨幣產生兌換關系,并侵蝕法定貨幣。而弱勢國一旦調控失誤,容易導致惡性通貨膨脹,甚至“去本幣化”。
穆長春此前介紹,我國央行的法定數字貨幣(DCEP)方案,或是從用數字化的貨幣替代流通中的紙鈔和硬幣入手。發行主體仍然是央行,為了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商業機構向央行全額、100%繳納準備金。央行的數字貨幣依然是中央銀行負債,由中央銀行信用擔保,具有無限法償性。而普通人在使用時也能實現不聯網支付。
數字貨幣仍需更多準備
有人認為,從研究到推出,法定數字貨幣落地還需要更多準備。尤其是在部分國家的嘗試宣告失敗的背景下。因此,無論是法定數字貨幣,還是商業數字貨幣,其積極意義在當前值得肯定。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數字貨幣尚處于研究和探索階段,無論是各項基礎準備方面、技術層面還是國際監管協調方面,仍然需要時間。發行后公眾接受的程度如何,更是數字貨幣能否具有生命力的關鍵。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熱點:數字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