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瀏覽:259
一詞“Web3.0”的由來可以追溯到萬維網的發明者之一Tim Bernes-Lee,他將其稱為“語義網”或“讀寫-執行”版本的網絡。這個概念將徹底改變我們的互聯網體驗,并直接與智能汽車、家庭和工作場所中的用戶、設備和系統互動。然而,Web3.0一詞是由以太坊區塊鏈的聯合創始人、計算機科學家Gavin Wood在2014年創造的。他的概念是,Web3是當前互聯網的分散和更民主的版本,圍繞分散的區塊鏈技術構建。比特幣、NFT等加密貨幣在元宇宙中得以使用。
伍德將Web3描述為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點對點網絡,不再由單個服務提供商或數據托管服務或集中式服務機構管理,而是每個人都可以托管。在Web3中,沒有任何人享有其他人沒有的優勢,就像亞馬遜、eBay或Facebook等公司可以擁有提供服務的絕對權力一樣。
在Web3中,用戶可以收回對自己數據和內容的控制權,并消除互聯網上的中間商。如果用戶將數據視為自己的財產,那么在Web3中他們的數據負責權就落在他們自己的手中。這使得在線操縱或審查內容變得困難,并通過將數據和權力掌握在用戶手中而不是科技公司來挑戰少數科技巨頭的壟斷。由于沒有一個實體擁有數據,因此由于數據分布在網絡上,因此幾乎不可能關閉互聯網。
區塊鏈技術是Web3背后的關鍵技術之一,它不僅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聯系在一起,而且還有助于實現分散存儲。在Web3中,它的目標是使用戶對其數據具有獨立性,同時更新在線存儲數據的方式,使用加密哈希將其組織為區塊,確保其不可更改且安全,因此幾乎難以破壞。這使得Web3更具有開放性和透明度。
對于Web3,專家們認為,它不僅僅是一個流行語,而且是互聯網的未來,一個新的基礎設施層,將推動下一代計算創新。在Web3中,用戶可以更好地管理、控制和保護他們自己的數據,進一步推進互聯網的民主和分散化,使互聯網真正成為每個人,而不是少數巨頭的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