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瀏覽:311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已有11個主要歐洲國家報告了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并與比利時生產的暢銷Kinder巧克力產品有關。從比利時到美國,已經有超過150例沙門氏菌相關疑似病例。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情況下,這次食品領域的沙門氏菌疫情讓人們的健康狀況面臨更加嚴峻的局面。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保證舌尖上的安全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尤為重要。我們應該持續改善溯源體系,用區塊鏈等新技術構建起食品安全的銅墻鐵壁。
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小覷。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的“土坑酸菜”事件,讓人們看到一些企業在追逐巨大利益的驅動下,屢屢突破食品安全底線,造成了現階段食品安全風險點多、監管難度大的困境,存在著結構性矛盾不容忽視。
首先是流通環節多。由于食品流通包括包裝、運輸、裝卸、搬運、儲存和加工配送等諸多環節,其中也涉及供應商、批發商、零售商、終端消費者等多個主體。流通鏈條冗長、方式復雜、標準不統一,對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形成很大挑戰。比如食品行業中存在原料造假問題泛濫,其本質原因是供應商知道食品生產涉及的環節多、過程不透明,不擔心造假被發現。
其次是流通渠道組織化程度低。目前我國很多農食品還以農戶自產自銷為主,規?;?、組織化程度差,流通渠道進一步拉長和模糊化,導致信息更加不對稱。如今的食品體系已經從以前“農場到餐桌”演化成一個復雜的、多個要素相互依存的網絡,因此必須提高渠道的組織化程度。
當今的食品體系對相關方的依存度相當高,只靠食品生產商或監管部門往往力不從心,食品溯源的改善需要由技術驅動來推動協作,不斷提高組織化程度。同時,現有行政監管方式也不適應。國內現有的食品管理是以行政為主導的,中心化的制度設計導致食品質量信息壁壘大面積存在,質量安全追
熱點: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