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06|瀏覽:299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
數據要素應用價值持續釋放,為數字經濟提質增效。
數字經濟主要包括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四方面,數據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技術與技術間的邊界也日漸消弭,以更為協同的形式加速釋放數據要素對傳統產業及實體經濟的賦能作用,帶來創新業態與商業模式。我國數字經濟由此實現高速擴容。信通院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超60萬億元。
高速發展的同時,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逐漸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話題。特別是在“雙碳”政策下,清潔技術、綠色科技與各技術融合,向包括汽車、物流、金融、工業等在內更廣泛的行業與場景滲透,形成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新動能。
攻堅“卡脖子”技術、加速國產化進程,破局數字經濟發展困境。
盡管數字經濟浪潮勢不可擋,但其繁榮發展的背后也暴露出我國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部分基礎數字產品及服務,如集成電路、中高端半導體、精密傳感器以及包括數據庫、操作系統、中間件等在內的基礎軟件仍舊嚴重依賴進口,導致產業基礎薄弱,國際競爭力亟待提升。而全國范圍內,數字經濟的地域性發展不平衡同樣成為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桎梏。針對上述困境,國家及各地政府牽頭出臺各類政策,鼓勵發揮技術創新及融合性技術對產業的賦能作用,重點攻堅“卡脖子”技術,加速軟硬件國產化進程,夯實產業發展根基。
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穩增長的壓艙石,立足實際梳理現狀為未來積蓄動力。
2022年,在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下,我國數字經濟歷經了種種不確定性,穩增長、穿越周期成為各行各業的發展主旋律。但確定的是,技術的演進及其對產業的創新從未停滯不前,我國正由數字經濟大國堅定地向數字經濟強國邁進。
在此背景下,36氪研究院發布《2022-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投融資及創新展望研究報告》,從資本市場、技術創新及重點產業發展三大維度回顧我國數字經濟于過去一年的表現,并初探其潛在發展趨勢。
本報告重點研究問題如下:
- 全球數字經濟投融資市場發展現狀如何? - 中國數字經濟投融資市場發展現狀如何以及哪些因素影響了近年來的投資走向? - 數字經濟的底層技術創新如何為產業發展增勢賦能? - 數字經濟重點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如何? - 我國數字經濟有望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36氪研究院”微信公眾號。如想獲取《2022-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投融資及創新展望研究報告》,點擊原文鏈接,提取碼:8kmv,或在36氪研究院微信公眾號上回復“數字經濟”獲取下載鏈接。
聲明:本文網友投稿,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區塊鏈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