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1-24|瀏覽:3348
新加坡只有國土面積 724.4 平方公里,人口不到 600 萬、國內既沒有豐富的資源,也沒有足夠大的市場,成為世界上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人均 GDP 達到了 65000 美元那么新加坡為什么能成為亞洲區塊鏈科技中心呢?以下是作者認為的 5個 原因之一。從漁村到亞洲區塊鏈中心新加坡區塊鏈產業的領先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基于前瞻性的政策、計劃和措施進行創新。雖然經濟不景氣,但在過去的一年里,數億新元涌入這個新興的科技產業。新加坡投資 1200 萬新元基金用于加快區塊鏈創新;向金融深度技術注入約 3 為了維持和加強金融技術創新能力,億新元。即使在疫情爆發之前,新加坡也承諾 2017 年提供 2.25 為了增強國家的金融技術實力,億新元。五年來,新加坡新興科技公司的數量激增 10 這證明了新加坡作為亞洲金融技術中心和區塊鏈中心的地位。
逐步完善加密避風港法規
整個2021年,新加坡當局在采取支持加密的行動,其中最明顯的是對交易所或服務提供商的沙盒監管。2019年 年是新加坡發布《支付服務法》的重要一年。該法案概述了新加坡成為數字創新領先經濟體的目標,并正式承認 Crypto 公司是一家合法經營的企業,是新加坡監管支付系統和支付服務提供商的前瞻性框架加坡提供 Crypto 公司的監管確定性和消費者保障鼓勵支付服務和金融技術的創新和增長。
時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首席金融技術官莫漢蒂說:監管機構歡迎業界合作,制定指導方案,幫助銀行和 Crypto/區塊鏈初創公司加強監管合規。監管機構面臨的挑戰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和 Crypto 通行證的潛在優勢,同時保證風險的控制。該行業合作將有助于向金融技術參與者和金融機構頒布規范的管理方法 Crypto 和區塊鏈 (技術) 洗錢、恐怖融資等風險,為進一步的技術開發和更廣泛的行業采用創新技術奠定了基礎。
新加坡的管理 VASP (服務提供商)在早期階段采用了相對全面的雙管制法。管理大多數運營商的立法是《支付服務法》,它定義了虛擬資產支付 (DPT) 活動規則。一些公司被允許在法律下運營。
根據《支付服務法》申請的公司和申請"認可市場經營者"(或"經批準的交易所"公司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后者需要注冊以支持指定為證券的代幣。在這種情況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根據《證券期貨法》頒布的資本市場服務 (CMS) 許可證是必要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明確表示,需要有嚴格的監控程序,以防止操縱和濫用交易活動。
一般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分為兩種:一種是零售型的 CBDC,另一種是批發型的 CBDC。批發型 CBDC 主要是針對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而零售型 CBDC 主要是針對普通民眾用于日常消費。由于新加坡是一個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所以新加坡當局早在 2016 年就開始了這兩種 CBDC 的開發與布局。
今年 6 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其他組織合作,共同發起“零售 CBDC 全球挑戰賽”。而挑戰賽的重點是支持支付創新,鼓勵全球金融科技公司和方案提供商提交創新的解決方案,以此來支持高效的支付和金融普惠。據悉,這場比賽吸引來自 50 多個國家的 300 多份參賽作品,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亞洲。
上個月 MAS 公布,這場“CBDC挑戰賽”有 15 家公司進入決賽,并正在接受行業專家的指導。入圍者包括:澳大利亞澳新銀行集團(ANZ Banking Group);總部位于巴巴多斯的區塊鏈支付公司 Bitt,該公司與東加勒比中央銀行合作推出 DCash 數字貨幣;新加坡花旗銀行;cLabs;Consensys;Extolabs;Giesecke+Devrient advance52;匯豐銀行(HSBC Bank);IBM;IDEMIA;IOG Singapore;Soramitsu;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以及新加坡支付初創公司 Xfers。
這些入圍決賽的公司或機構正在經歷“加速階段”來開發他們提交的解決方案,并將在 11 月舉行的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