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30|瀏覽:576
2022年加密行業充滿了衰退和動蕩,然而在這樣的市場行情下,L2的成長曲線一枝獨秀,是生態發展爆發的一年,讓人很難不重視它。因此,金色財經聯合GeniiData整理了L2的年度盤點文章,方便讀者對L2發展狀況有一清晰的認識。
引言
自2008年BTC誕生以來,無數天才項目相繼涌現,讓行業徹底告別了純敘事的空氣幣時代。然而尷尬的是,經歷了14年的快速發展,行業目前最大的痛點仍然是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以Layer2(L2)為代表的以太坊擴容,第一次讓我們看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曙光,從而讓web3真正步入億級用戶的新時代。
數據來源:geniidata.com,2022年11月起L2每日交易量超過以太坊主網
在此背景下,GeniiData華語區團隊聯合金色財經,邀請到三名資深行業分析師:Peter @peter3050, Tom @tomtsan79919541, Gary @garymetaz,和一名社區數據分析師:0xFalse @0x_false, 對L2的現狀做一個盤點。本文將從下述三個章節進行闡述,受限于作者的認知局限,可能在信息、數據等方面存在錯漏,歡迎大家交流指正。
一、宏觀:背景環境
二、中觀:行業趨勢
三、微觀:核心項目
一、背景環境
加密行業從來不缺少話題,在這個話題排行榜上以太坊的擴容永遠占有一席之地。
(一)行業需求
在區塊鏈不可能三角中(去中心化、安全性、可擴展性),以太坊選擇了犧牲可擴展性,導致作為世界計算機的以太坊,每秒15筆的交易能力(TPS)很難滿足大量的用戶需求。而作為用戶能感受到是,不斷增長的需求帶來網絡的擁堵,推高了gas費,如下圖所示,2022年Q1,gas費一度接近0.01Eth,即每筆交易費用接近20幾美金,對于社交、游戲等充滿高頻低價值動作的行業,這種費用顯然是難以承受的。
數據來源:geniidata.com,2022年Q1 gas費接近0.01ETH即20幾美金。
高gas費某種程度上已經抑制了生態的發展,特別是一些高頻低價的活動,很難在以太坊上獲得生存空間。Web3在邁向十億用戶的路上,擁堵和高gas費成為了很大的瓶頸,擴容是勢在必行。
(二)擴容路線
以太坊2.0
以太坊2.0計劃通過分片來實現提高網絡的處理能力和吞吐量,在以太坊分片架構中,每個分片都是一個單獨的區塊鏈,它們共享一個共識機制,但是在操作上是獨立的。這意味著,每個分片都有自己的節點、挖礦節點和礦工,并且各自運行自己的智能合約。分片架構使得以太坊網絡能夠更有效地處理事務,同時還可以提高網絡的安全性。
以太坊分片是一種有前途的技術,目前正在開發中,唯一的缺點就是不知道何時才能完成,畢竟在飛機飛行的時候更換發動機是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
在主鏈擴容遙遙無期時,大家自然尋找通過L2來實現擴容,主要有5個路線:狀態通道、子鏈plamsa、側鏈、rollup和。
狀態通道。狀態通道允許用戶進行多次脫鏈交易,而僅向以太坊網絡提交兩次交易-一次在打開時提交,一次在關閉通道時提交。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TPS提高1000,但是這個模式只支持固定數量的用戶,而且不支持智能合約。
子鏈。Plasma是一個以太坊的低配復制版本,稱為子鏈(childchain),它可以擴展多層,在子鏈上有孫鏈或者曾孫鏈。與狀態通道不同,Plasma的可以支持靈活數量的用戶。但是子鏈沒有自己的安全機制,數據和安全性都依賴于主網,而且同樣不支持智能合約。
側鏈。側鏈比子鏈又更進了一步,擁有自己的共識機制和安全性保證,進一步優化了交易速度,其中最知名的就是Polygon。側鏈與以太坊相關聯,可以獨立運行。但是側鏈仍然存在一些明顯的缺點,首先是數據與主鏈隔離,而且去中心化的程度相比以太坊更差。
Rollup。rollup的核心理念就是將共識與執行脫鉤,在L2執行交易,將大量交易匯總生成一大批次,將交易結果發布在L1,并通過證明機制驗證交易結果的有效性。
根據證明機制的不同,又可以分為:optimistic rollup 和 zk rollup,具體的差異在后需詳細介紹。
Validium。Validium也采用zk rollup的證明方式,但是不同于rollup將數據存放在鏈上,Validium的數據是存放在鏈下的一組數據公證人來管理,所以其安全性較差。
經過上面簡單的對比,大部分的擴容方案都存在著明顯的缺點,雖然rollup目前也不完美,但是相比之下是目前最可靠的擴容方式,所以本文將圍繞rollup來討論L2的擴容之路。
1、optimistic rollup
optimistic rollup的操作者將鏈下(以太坊之外)交易打包成一個批次并將其發送到以太坊進行公證,并通過壓縮來減少發布在以太坊的數據量,這兩項操作都將很大的節省費用。optimistic rollup之所以被認為是“樂觀”的,因為它先假設鏈下的交易是有效的。依賴于欺詐證明來驗證交易的正確性,在提交至以太坊L1后,設置一個挑戰期(通常為一周),期間如果沒有挑戰,那這批數據就被認定為是最終狀態。如期間被挑戰成功,被證明是錯誤狀態,則會被刪除,用重新計算后的正確結果替代。提交這筆錯誤交易的打包者會被懲罰,同時挑戰成功者會被獎勵。
來源:ethereum.org
基于optimistic rollup有兩個明星級產品:Optimism和Arbitrum,雖然基于同樣的rollup技術,但是兩者也有些差異,主要是在欺詐證明的處理上。
欺詐證明
Optimism采用的是單輪欺詐證明的交互模式,如遇挑戰,在L1上將整個交易流程重新計算一遍,從而找出有問題的步驟,整個方法只進行了一輪的交互。但是這個方法有一個明顯的弊端,在L1上將整個交易重新計算一遍,成本較高。
與之相對應的,Arbitrum采用的是多輪欺詐證明的交互模式,在鏈下通過二分法的機制,先定位有問題的具體步驟,然后在L1上驗證整個步驟的正確性。整個二分法定位的機制,存在多輪交互。所以從概念上看,Arbitrum采用的模式更復雜,所需時間更長(1-2周),但是由于其最后能精準定位爭議部分,從而減少了了鏈上計算的成本。
EVM兼容
對于用戶來說,optimistic rollup在性能上有了大幅提升,可以節省大量費用。對于開發者來說,optimistic rollups的EVM兼容特性,幫其節省了很多工作量。開發人員可以使用很多以太坊的基礎設施,學習成本很低,同時可以現有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直接遷移到L2,而無需大量修改代碼,遷移成本也很低。
2、zk rollup
zk rollup采用零知識證明(zk)對打包提交的交易結果進行驗證,核心邏輯是在向L1提交數據時同時會提供一個基于零知識證明技術的zkp(zero knowledge proof),由L1的智能合約來驗證zkp。相比Optimism rollup的欺詐證明,zk rollup具有更高的隱私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和資本效率:
1)隱私性:zk技術允許一方在不提供任何信息的情況下向另一方證明某些事情是真實的,所以用戶的隱私會得到極大的保證。
2)安全性:zk rollup的機制中沒有觀察者,通過采用智能合約的驗證方式,讓密碼技術的安全取代人為博弈的安全,顯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3)可擴展性和成本:對于大部分的應用來說,通過zk rullup需要想主鏈提交的數據會相對更少,所以這種技術就具備了更高的TPS和更低成本。
4)資本效率:由于采用的是零知識證明這種有效性證明機制,無需像Optimism rollup設置一個較長的挑戰期,所以資金的提線速度會快很多。
來源:docs.zksync.io
由于以上明顯的優勢,就連Vitalik也認可zk rollup是rollup的最終路徑。但是零知識證明技術的難度很高,所以當前階段,zk rollup同樣具有非常明顯的短板:
1)EVM不兼容。還沒有實用性的 zkEVM 可以實現共識級別(最高級別兼容)的兼容性,以太坊核心開發者人員預計還需幾年時間的努力。目前相對進度較快的是zksync項目,其開發的zkSync 2.0具備語言級兼容(最低級別兼容)的zkevm,該項目目前正在進行測試,但僅對少數項目開放,預計將在2023年對外部用戶完全開放。
2)開發難度大。零知識證明技術復雜度較高,所以zk rollup的項目的開發難度大,整體的進度明顯落后于optimistic rollup項目,而且項目普遍難以審計,所以存在潛在重大風險的概率就更高。
3)對硬件要求高。由于驗證時每次都需生成zkp,所以zk rollup項目在使用的過程中對硬件要求更高,甚至會讓用戶感受到的設備發燙等現象。
為了解決L1不可能三角的rollup技術,似乎自身也陷入某種無法兼顧的悖論里。安全性、可擴展性明顯占優的zk rollup,開發難度大、不兼容EVM,導致遲遲不能推出成熟形態的產品,其所描述的最終目標。Optimistic rollup開發難度小且兼容EVM,所以很快有成熟產品推出,并捕獲了以太坊L1上的不少流量。但是從性能、安全性和用戶體驗上,幾乎行業共識是無法與最終形態的zk rollup媲美。再考慮到眾多參與玩家運營能力的差異,這個賽道的格局會如何演化現在很難下定論。
(三)前景和競爭
一個行業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需求和競爭,需求是所有故事的開端,競爭決定了故事的結局。
1、需求、前景
作為這個故事開端的需求,來自于大家對高TPS和低費率的渴望,如果說Defi代表的是高價低頻的鏈上活動,所以能在L1的性能支持下繁榮起來。那隨著L2的高性能低費率的時代到來,是否會有更多低價高頻的項目迎來爆發增長?不妨讓我們大膽設想下:
Defi:除了老牌項目向L2遷移,在高TPS的支持下,也將給Defi賽道帶來更多的創新機會。如以DYDX為代表的基于訂單簿的DEX正在越來越受關注,行業也涌現出了眾多的創業項目。訂單簿DEX天然適合各種高頻量化的機構,在傳統金融,高頻量化的機構交易量市場占比可以高達30%~50%。在過去高gas費的背景下,此類交易只能在中心化交易所實現,未來隨著L2擴容,這類客戶完全可以在更安全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進行交易。
Gamefi&NFT:擴容后也將支持高性能游戲,讓鏈游賽道進入下一個春天,出現真正好玩的游戲,而不再依賴游戲內的金融博弈來吸引用戶。Web2中很多經典的游戲,結合NFT實現有意義的游戲資產確權和流通,以Immutable X、ZKBox 為代表的基于 Layer2 的 NFT 協議受到了眾多關注,也許Gamefi 2.0離我們真的不遙遠了。
Socialfi&DID:社交作為用戶最多、使用最高頻的賽道,如果能夠實現破圈,將給web3帶來巨大的流量。而從過往的歷史來看,每隔十年就有一批新的社交平臺崛起,因為年輕人總是在尋找更有趣、能夠打破上一代束縛建立自己話語權的社交世界。同時Ssocialfi也將支持大量用戶將他們的行為、貢獻和社交活動進行資產化,這些海量的數據資產也將充實DID,讓web3的用戶擁有的不只是冷冰冰的地址,而是一個鮮活的能彰顯個性和信用的身份。
以上這些設想仍然只是基于當前存在的項目的一些延展,每次技術的進步,都可能帶來原來并不存在的顛覆式創新,就像NFT的誕生,L2將為行業帶來哪些顛覆式的新玩法,也許只能等待行業的優秀創業者們,將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帶到我們面前。
2、競爭、結局
對于每個參與L2項目玩家,行業需求給了他們很好的舞臺,但是競爭才決定了這個游戲的終局,無法撐過激烈的競爭,那再大的需求也將與你無關。
在競爭中,技術是很大的影響因素,所以rollup在 L2擴容競爭中占據了領先的地位。這對于采用該項技術的項目方無疑來說是好消息。同樣在rollup內部,zk rollup是公認的最終方案,但這并不意味著目前采用這項技術的項目(zksync、starkware等)就是最終贏家。
在這里我們想引入智能駕駛行業的競爭演化之路,以此為參考來思考L2的未來格局。
特斯拉 vs 谷歌
從智能程度,智能駕駛行業也有從低到高L1-L5的分類,谷歌認為低階的無人駕駛是不成熟產品,他們一開始就是瞄準的完全無人駕駛L4+,在技術未到L4之前不向市場推出產品。特斯拉的路線是,先推出低階的輔助駕駛L2產品,通過大量的數據,推動產品最終邁向成熟的L4或L5。從目前的情況看,特斯拉的路線無疑成功的概率更高,因為技術的進階,本身就依賴大量的數據和市場的反饋,而純粹的有限路段測試永遠無法實現真正的L4,這也導致了特斯拉能夠后來居上。
上面的例子也許對我們思考L2的終局有些幫助,絕對的技術高低不是決定項目成敗的唯一因素,如果通過很高的執行力,盡快推出契合當下市場的產品,捕獲市場流量,在運營中不斷迭代讓產品趨于完美,也許比一步到位成功的概率更高。而且從技術角度上,低難度技術的組合有時也能實現高難度單項技術的性能,以Arbitrum和op為代表optimistic rollup,雖然單項技術性能上落后于zk rollup路線,但是有些弊端問題可以通過組合技術克服,比如最為人關注的超長提現周期,現在就可以通過第三方跨鏈橋來解決。
L2跨鏈橋Orbiter可以Arbitrum實現體現分鐘級別到賬
二、行業趨勢
目前對L2的定義有些差異,最廣義的定義,把技術所有以太坊主鏈之外的擴容,都納入了L2的范疇。在此我們比較認可一種定義:將安全性依托于以太坊L1的才是L2,按這個口徑狀態通道、Plasma、側鏈都不算嚴格意義上的L2。所以后面對L2行業的探討,將主要圍繞rollup項目及其生態。
(一)L2發展趨勢(定性分析)
1、發展空間巨大,引領行業下一次爆發。
技術本身的重要性和優勢,對行業defi、gamefi、NFT、socialfi等幾乎所有行業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這些內容在第一章已經有相應分析,在此不做贅述,所以其發展空間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多種解決方案并存
對于L2的基礎設施,Artibturm、Optimism、zksync、starkware來說。在安全性、低費率、可擴展性、項目可用時間表等各方面,沒有一個全方位領先的方案,項目方只能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選擇相應的基礎設施,所以短期內多種方案并存是比較現實的結果。但是值得關注的是各個項目方的運營迭代能力,誰能夠在過程中構建起自身的護城河才是關鍵。畢竟在web3,網絡效應仍然適用,借助先發優勢構建更大的生態,就能掌握更多資源,在競爭中占據先機。
對于所有的dapp,技術迭代往往意味著行業格局的變化,那些能夠抓住技術紅利的項目方,才可能維持優勢或后來居上。“王權沒有永恒”,上個時代的領先者,不可能永遠都是領先者。
3、跨鏈是剛需
L2的崛起,意味著將來必定是多鏈生態,如果按V神所說,將來還有L3甚至L4,如此看來,跨鏈也將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而不同L2之間協議和技術的差異,凸顯了L2之間的互操作性較差的矛盾點。從目前排在頭部的L2來看,由于是基于不同智能合約控制的,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數據、資產以及信息交互中,也會存在較多的不便。所以對于L2來說,不僅僅是不同應用之間的交互,如果同一應用部署在不同的 L2中,也會影響它的流動性。除了L2本身的發展,接下來圍繞著跨L2也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二)L2發展趨勢(定量分析)
整個市場2022年的加密資產表現都非常差,隨著資產的持續下跌,幣價和收益率也在下跌,市場流動性被抽取,大量資金外流又加速下跌情緒,周而復始進入了極度恐慌情緒。目前主流借貸協議的穩定幣存款利率甚至低于美國國債,使得市場對于風險資產的偏好性進一步降低。
在這種行情下, L2的發展是市場上為數不多的亮點。隨著L2擴容方案的速度更快,用戶使用成本更低,更能吸引小資金用戶參與,尤其是DeFi,這也是Layer2發展的好時機。
1、用戶
得益于rollup高速低費率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大量以太坊主網的項目都在L2進行了部署,為L2帶來了大量的流量和活躍度。其中Arbitrum和Optimism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同時L2的高性能也支持了很多原生的創新(如GMX),這些優質的項目也給L2帶來了非常優質的活躍用戶。
從Arbitrum和Optimism地址數來看,整個2022年幾乎都在良好的增長曲線上,而且可以看出這種增長還有幾次明顯的提速,其中Optimism在6月的法幣、Arbitrum推出更高兼容性的Nitro都是催化劑。
數據來源:geniidata.com
2、交易量和費用
L2的用戶不但數量上在大幅增長,同時用戶的品質和活躍度也很高。目前以太坊主網的地址數高達1.7億,但L2上交易量占據80%以上的 Arbitrum和Optimism的地址數仍然在百萬級別,在其帶來下,在2022年11月L2的每日交易量已經超越了以太坊主網。
數據來源:geniidata.com
而下圖更是將L2低費率特點體現的非常明顯,在幾乎同等交易量的情況下,L2上的交易費用僅為以太坊主網的4%左右,按此結果推算,L2上平均每筆交易費用僅為以太坊主網的3.5%,從成本的角度這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3、TVL
用戶和交易的增長自然而然帶來資金的沉淀。觀察L2鏈上的TVL數據,整體表現比大多數市場資產表現都要好,這要歸功于L2的技術逐漸成熟,大量的應用隨之落地。目前L2整體的TVL為4.25B USD,Arbitrum One和Optimism(都是基于optimistic rollup)是當前Layer2排名2位,兩者的市占率約80%。這也得益于optimistic rollup先發優勢,部分DeFi、游戲、NFT 等項目方已經開始沉淀。
數據來源:L2BEAT,TVL(U本位)
按U本位L2整體的TVL較年初的5.7B仍然下跌了25%左右,但這個下跌主要由于ETH幣價的下跌造成的,以ETH為單位看,整體的TVL較年初增長了200%,這種增長趨勢在熊市的環境下顯的十分亮眼。
數據來源:L2BEAT,TVL(幣本位)
4、市值
根據市場數據,L2行業中已發代幣的項目今年也遭遇較大的價值回撤,從市值看,截至2022年12月19日,已發行的 L2代幣當前市值均未達到10億美元。流通市值來看,Immutable流通市值為3.01億美元,Loopring流通市值為2.79億美元,Optimism流通市值為2.17億美元,dYdX的流通市值為0.91億美元,metis的流通市值為0.71億美元。
以各種L1公鏈及其生態上的項目對標,L2的項目在市值上仍然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從需求和技術的角度分析,rollup為代表的L2擴容有非常好的前景,實際的數據也驗證了這個邏輯:L2在快速增長,而且這種增長的質量很高,同時我們也很有理由相信在這個賽道上的項目,未來在市值上還有非常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