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7|瀏覽:269
加密貨幣使用加密技術來保證交易安全并規定其他單位的創建。比特幣是最原始以及到目前為止最著名的加密貨幣,于2009年1月推出。今天,已經有超過1000種加密貨幣可在線上交易。
加密貨幣與傳統法定貨幣顯著不同。盡管如此,您仍然可以像任何其他資產一樣買賣它們。您現在還可以通過差價合約來交易各種加密貨幣的價格走勢。
加密貨幣歸屬于數字貨幣、替代貨幣和虛擬貨幣旗下。它們創造之初旨在為在線交易提供另一種支付方式。然而,加密貨幣還沒有被企業和消費者廣泛接受,而且它們現在價格波動太大,從而導致它們的發展受到限制。加密貨幣經濟由點對點互聯網協議監控,并且每個單位都是經過編碼以代表一個幣的加密數據串。
比特幣被認為是第一個去中心化加密貨幣。像所有加密貨幣一樣,它通過區塊鏈交易數據庫進行控制,該數據庫用作分布式公共分類帳。比特幣由中本聰創造-這個名字是指一個人還是一個群體都是未知的。
大多數加密貨幣的一個特點是它們被設計為緩慢減少生產。因此,只會流通有限數量的貨幣單位。這與黃金及其他貴金屬等商品具有一樣屬性。例如,比特幣的數量預計不會超過2100萬。另一方面,以太幣等加密貨幣的工作方式略有不同。發行上限為每年1,800萬枚以太幣,這相當于初始供應量的25%。限制比特幣的數量提供了“稀缺性”,這反過來又賦予它價值。有人聲稱比特幣的創造者實際上模仿貴金屬創造了加密貨幣。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挖礦變得更加困難,因為采礦獎勵每隔幾年減半,直至達到零。
- 比特幣(bitcoin):比特幣被認為是最原始和最著名的加密貨幣。中本聰是以此為名的一個人或一群人,于2009年創建。可以說,它的特征更像商品而非傳統貨幣。這反映在它現在更多地用作投資形式而不是支付方式這一事實。截至2017年12月,有大約1670萬個比特幣(有限數量可能為2100萬)在流通中。交易者可以通過交易所購買比特幣,也可以通過差價合約和點差交易來推測其價格走勢。 - 以太幣(ethereum):以太幣在加密貨幣領域相對較新。它于2015年推出,并在寫作本文時成為目前的第二大數字貨幣。它的運作方式與比特幣網絡類似,允許人們通過開放網絡發送和接收代表價值的代幣。代幣稱為以太幣,被用作網絡上的支付。然而,以太幣的主要用途是這相當于初始供應量的25%。因此,盡管絕對發行量是固定的,但相對通貨膨脹率每年都在下降。 - 比特幣現金(bitcoincash):比特幣現金(BCH)是2017年12月由比特幣硬分叉產生的一種加密貨幣和支付網絡。當數字加密貨幣社區發生分歧時,就產生了硬分叉。一般情況下,分歧點主要和該網絡中使用的軟件更新有關,但是對于比特幣現金來說,產生它的硬分叉的分歧點,則主要來源于一份是否提高區塊大小限制的提議。分叉出現后,區塊鏈一分為二,礦工和廣泛社區自行決定選擇哪種數字加密貨幣。比特幣硬分叉出現之后,一般會為每個持有的比特幣分配一個比特幣現金幣(但是部分交易所不認可比特幣現金)。 - 萊特幣(litecoin):萊特幣(LTC)是CharlieLee(曾為Google員工)在2011年創立的點對點數字加密貨幣。萊特幣是早期從比特幣中衍生出來的“山寨幣”,最初是為了進行比比特幣更小額的交易而產生的。從技術上來說,萊特幣幾乎與比特幣一模一樣,但是具有一些顯著的不同和改進之處。例如,萊特幣處理區塊的速度比比特幣最高快4倍。萊特幣挖礦的技術要求更高,但是總量也高得多——目前設定為8400萬,是比特幣數量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