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6|瀏覽:319
杜宇對不同用法的區塊鏈進行了區分。他解釋道:“我們可以用一個坐標軸,橫軸表示許可鏈和非許可鏈。國際標準中只將區塊鏈定義為兩種,即“Permission”(許可鏈)和“Permissionless”(非許可鏈)。非許可鏈表示你進入這個系統不需要許可。另一個問題是,鏈上運行的是‘數據還是‘資產?由于各種監管要求,國內更多使用的是聯盟鏈,鏈上處理的都是信息。無論是應用于供應鏈金融還是其他金融場景,區塊鏈的本質都是處理信息,金融機構在處理后的信息上做業務。大家也經常聽說以太坊這樣的網絡,它是一個非許可鏈,也就是右上角坐標所表示的公有鏈。上面運行的是各種資產,也是狹義上的Web3。近年來,區塊鏈出現了許多新變化,比如最近非常火的NFT可以用在資產數字化的場景中。國內的數字藏品也屬于這個范疇。”
對于近期流行的營銷概念“iPhone時刻”,杜宇表示:“像最近很多人在談論的Ai的Phone時刻、Web3的iPhone時刻、AR/VR的iPhone時刻,都是錯誤的。iPhone時刻不是單一技術,未來可能有所謂的Web3或可信數據底座的iPhone時刻,不存在單一技術的iPhone時刻。”
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方面,杜宇認為,區塊鏈以及TCP/IP,在協議層面都是去中心化的。但事實上,合規監管是在應用層面上進行的。比如,如果要基于TCP/IP協議向中國大陸公民提供服務,必須符合中國監管要求;而向美國公民提供服務,則必須滿足美國的各種監管要求。這也是未來區塊鏈監管的趨勢。
從技術角度來看,區塊鏈存在許多難題,比如性能不足、安全性不足等。目前,行業正在采用分層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提到分層,可能會想到TCP/IP的4層模型。區塊鏈技術架構越來越像互聯網協議。未來,區塊鏈可能會在TCP/IP上面再加一層“可信層”,就像當前的互聯網一樣。
杜宇提到,要實現Web3.0,僅有區塊鏈是不夠的,還需要一系列技術的融合。萬向區塊鏈在進行產業區塊鏈時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客戶需要的不僅是一個鏈,而是能夠解決問題的整體方案,就像手機中不僅有5G傳輸技術,還有電池、芯片、屏幕、攝像頭等一系列硬件。因此,萬向區塊鏈通過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打造可信數字底座,為上層應用提供支持。
杜宇認為,Web3.0的核心將基于“AI+區塊鏈+物聯網”的融合構建可信數字底座來實現。我們現在所討論的AI和區塊鏈只是軟件部分,軟件必須有硬件來支持,無論是算力、存儲還是與現實世界相結合的物聯網,這些才是Web3.0真正的底座,基于這些底座才會出現更多的應用。
杜宇認為,無論是現實世界的資產還是原生世界的資產,最終都可以通過區塊鏈資產協議進行映射和標記,實現資產的數字化。他舉例說:“比如牛肉,每頭牛可以通過NFT技術標記每頭牛的狀態,在區塊鏈技術的追蹤下,更好地將物理世界的資產轉變為數字孿生資產,并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碳資產也是一樣,碳證是標準化的,但碳資產的來源是非標準化的。通過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我們可以將非標準化資產轉化為標準化的數字資產,從而為更多的業務場景賦能。”
熱點: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