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5|瀏覽:569
當前的IP技術始于1969年,協議定型于1978年,到現在將近50多年時間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來IP技術聚焦把全球的電腦連起來,主要聚焦在辦公領域;后來延伸到移動互聯網,把所有的手機都能連起來。但這么多年來,傳統IP技術卻一直無法滿足快速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對低時延、安全等一系列的需求。
近日,據《金融時報》報道,華為聯合中國工會、中國電信、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向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一項名為“NewIP”的提案。
華為在提交的議案文章中介紹到,NewIP是一種新型互聯網協議框架,能夠更好地支持新興網絡應用,比如多網絡和全息通信等,將從根本上支持網絡層的可變長度、多語義地址以及用戶定制的網絡。
IP網絡架構的革新成為了當前整個網絡社會中的重中之重。而同樣是依托于互聯網的新興技術區塊鏈又能否開啟屬于自己的“IP革命”?
眾所周知,網絡協議是網絡程序的基礎,點對點對等網絡也是區塊鏈運行的基礎。因此,網絡協議的安全性及連通速度直接影響區塊鏈的安全性和性能。但現有的所有公鏈P2P協議都是工作在IPv4/IPv6廣域網絡的主機端TCP傳輸層以上,這就導致網絡安全逐漸成為一個潛在的巨大問題,因為TCP/IP協議在當初制定時并沒有充分考慮其安全性,所以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著如IP地址假冒,源路由攻擊,網絡竊聽等類型的攻擊。其次,在數據傳輸過程中IPv4/IPv6的網絡架構容易出現數據丟失,傳輸不完整等情況。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公鏈項目BitCherry率先提出,將區塊鏈網絡協議搭建在IPv8之上,并將其定義為P2P+。與傳統的P2P網絡協議不同,P2P+網絡協議采用了點對點高強度私鑰加密技術,傳輸內容經過加密,只有接收節點才能解密,保證了傳輸內容的保密性和節點隱私。公私鑰機制不僅可用來加密通信過程,而且還可通過簽名來進行訪問授權。P2P+通過對8位虛擬IP地址的網絡讀/寫進行授權,并通過虛擬IP地址的公鑰簽名進行識別,防止虛假IP地址攻擊。
此外P2P+協議工作在更為底層的IP網絡層和數據鏈路層以內(可同時工作在主機端和路由器)。因為工作在更為底層、更接近硬件設備的協議層上,P2P+可以輕松穿透任何網絡、防火墻、網絡圍墻,大幅提升了數據傳輸的可達性。
華為NewIP和BitCherryIPv8的一些相似之處包括背景和目標。兩者都是基于傳統互聯網的弊端而產生的,在傳統互聯網難以支撐海量聯網主體的連接、傳輸效率低下、不穩定、容易遭遇攻擊等背景下存在。兩者都致力于構建一個更安全、高效、開放的互聯網,支持萬網互聯、萬物互聯、精準傳輸等,具備靈活尋址、高效運轉、安全高效等特點。
當傳統互聯網愈加搖搖欲墜,我們相信將會有更多的新技術與BitCherry一起構建互聯網的美好未來。我們也相信,BitCherry會成為眾多技術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明星。而NEWIP的發布也會對BitCherry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兩者將共同加速推動互聯網的升級。讓我們共同期待web3.0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