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2|瀏覽:303
據國際權威咨詢機構Gartner預測,未來5年中國區塊鏈人才缺口將達75萬以上。這意味著,在區塊鏈產業加速落地的今天,人才缺失問題將成為重要的制約因素。區塊鏈人才培養問題究竟如何破?
近些年來,部分國內高校已經開設了區塊鏈課程,一方面加強對區塊鏈理論的普及,另一方面關注區塊鏈技術的實際應用,為區塊鏈技術創新與人才儲備打下了基礎。
不過,與美國相比,國內區塊鏈人才培養體系尚不健全,在很多方面有待進一步優化。針對這一話題,歐科云鏈研究院近日發布研報,通過中美對比探討國內區塊鏈人才培養的可行性方案。
在報告中,歐科云鏈研究院對比了中美高校在區塊鏈人才培養方面的差異,同時列舉了國內區塊鏈人才培養的契機,提出5點具體建議:
1. 鼓勵更多高校開設區塊鏈課程及專業
同美國相比,我國高校在開展區塊鏈教育方面起步較晚,在開課高校數量、課程質量等方面均有較大進步空間,后續可考慮借鑒美國高校的成熟經驗。
與此同時,隨著各地政府及教育部相關文件的發布,更多的高校應積極開設區塊鏈通識課,同時加大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并將區塊鏈專業人才培養納入重要任務,真正成為區塊鏈技術創新的重要陣地。
2. 加大區塊鏈教學資源建設力度
部分國內高校雖然已開設區塊鏈相關課程,但存在教學資源匱乏的情況,師資力量也有限,難以保證區塊鏈人才培養的專業性。
針對這些問題,建議高校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加大經費投入,在教材編寫、實驗室建設等層面發力,二是加強區塊鏈師資隊伍建設,嘗試讓區塊鏈行業領軍人物擔任客座講師。
3. 探索校企聯合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不僅是高校的責任,企業在培養過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相比于高校,企業在產業積累方面更具優勢,完全可以成為高校區塊鏈人才培養的實踐陣地。另外,高校可以與區塊鏈企業合作協同育人,通過訂單式培養,為區塊鏈企業培養合格的人才。
目前已有區塊鏈企業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以歐科云鏈為例,該集團在持續推進人才擴容的同時,還將強化與院校、科研機構等合作,實現人才更精準對接,探索中國區塊鏈人才培養與技術應用落地的更多可能。
4. 發揮區域特色,探索區塊鏈優勢學科
去年10月以來,全國各地加速布局區塊鏈,但由于不同地區的產業基礎不同,在發展區塊鏈產業時也呈現出一定的區域性,比如成都是軟件名城,具有較好的信息基礎、算力服務及網絡安全服務優勢,可重點在這些層面發力。
從理論上來看,區塊鏈發展的地域性特征其實可以融入高校人才培養中,即結合當地的產業特征打造一批特色專業、優勢學科,從供給端解決當地企業的人才需求,未來有望促進產業集群內循環。
5. 合理引導跨學科人才就業
區塊鏈是一門跨學科、跨領域的復合型前沿技術,涵蓋數學、密碼學、計算機科學等。在實際招聘中,用人單位更看中具備這些學科背景的復合型人才。
如今,人社部增設兩個區塊鏈新興職業,意在引導就業,各高校在針對性培養區塊鏈人才的同時可合理引導相關專業畢業生流入區塊鏈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