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2|瀏覽:227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DeFi之后,跨鏈又火了。8月22日,波卡代幣DOT按照1:100完成拆分,而后開啟上漲行情,霸屏各大交易所漲幅榜。
其實,此輪跨鏈能夠成為新熱點,要部分歸功于DeFi帶來的東風。DeFi雖然承載著重塑金融生態的偉大理想,但其發展現狀卻是窘迫的,基礎設施不給力是主要原因。自2017年底至現在,以太坊長期處于高負荷運轉,整條鏈變得又慢又貴,甚至前不久傳出DeFi明星項目或因以太坊費用太高,考慮轉向其他公鏈的消息。
為解決以太坊1.0面臨的問題,基礎設施升級是剛需,但是以太坊2.0多次跳票,且分片技術難度復雜,人們便將目光轉向了明星跨鏈項目。未來,跨鏈做DeFi將是大勢所趨。
跨鏈技術的問題和難點在哪?
區塊鏈技術發展至今,誕生了無數條不同的鏈,眾多鏈的信息隔離,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區塊鏈的價值孤島效應。跨鏈,顧名思義就是在兩個島之間建立橋梁,把不同的區塊鏈連接起來。在實際中,跨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讓一條鏈上的token轉移到另一條鏈上,這個過程不只是信息流的傳遞,更是信息流背后需要被精確記賬的價值傳遞。
當前,跨鏈技術的問題和難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如何通過分布式的方式驗證原鏈上的交易狀態;二是如何進行跨鏈數據驗證從而保證跨鏈數據安全。
跨鏈交互根據所跨越的區塊鏈底層技術平臺的不同,可以分為同構跨鏈和異構跨鏈,主流的跨鏈方案包括公證人機制、哈希鎖定、側鏈/中繼鏈、分布式私鑰控制這幾種實現模式。
Polkadot希望用一條中繼鏈(Relay-chain)來實現其他所有鏈的交易的驗證工作,再通過平行鏈的創建實現與原鏈的交易與通信,不過目前只是概念性描述,還未經過可行性驗證。Cosmos在某些理念上與Polkadot相似,也是希望創造一個異構的系統解決跨鏈問題。但是,問題在于跨鏈面臨的兩個難題,并不會因為是一個異構設計而變得容易解決。
屬于側鏈這一類的aelf,提出了自己的跨鏈模式,來解決上述兩大難點問題。在跨鏈過程中,aelf用了一種名為“索引”的方式來實現鏈間通信。索引是指按照定義好的結構從某條鏈將數據傳遞給其他鏈,跨鏈索引是實現任何跨鏈功能的前提。aelf采用“聯合挖礦”的理念,即由礦工自主完成索引過程。aelf這樣的設計能夠有效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某條鏈是否可以被信任,“聯合挖礦”理念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可兼顧到主鏈與側鏈的正常運行,而不需要對鏈自身設計冗余的信任機制。第二個問題是數據索引是否去中心化,aelf的策略是礦工自主完成索引,并且索引數據因此aelf的索引過程和數據源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可最大程度地保障索引數據的安全。
左手跨鏈,右手DeFi
Telegram大名鼎鼎的區塊鏈項目TON也曾掀起不小波瀾,被稱為以太坊2.0、EOS、Polkadot的集大成者。TON提出了一種可擴展的多鏈區塊鏈架構,并準備了多個基礎網絡設施,擬支持各種鏈上服務、各種加密貨幣和各種應用程序。
然而TON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了,Telegram在2020年5月終止了其區塊鏈項目TON,但其測試網仍運行了將近一年。在7月6日的更新中,Telegram的官方TON開發小組宣布它將停止對TON測試網絡的支持,剩下的TON驗證器將于8月1日關閉。TON官方建議網絡參與者保存所有相關數據并停止他們的測試過程。
在ICO融資17億美元的TON還是倒下了,而aelf在融資不多的情況下卻已基本實現其區塊鏈網絡的構建,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期,aelf官網升級還更新了aelfproductlandscape(產品全景圖),完整地展現了aelf的總體架構,包括基礎云環境、核心服務、組件和實例、場景化應用等。從圖中也可以看出,aelf對DeFi早有布局,將從AESwap和借貸開始,未來力求涵蓋DeFi領域的所有相關生態。
目前,盡管以太坊DeFi生態已經較為健全,但在以太坊之外的DeFi依然存在著更多可能。都說左手跨鏈,右手DeFi,兩手一起抓的aelf“跨鏈DeFi”必將給行業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期待。
aelf為DeFi建立了強大的技術特性,這會讓DeFi真正發光發熱。首先會提高速度、降低成本,這對用戶體驗來說至關重要;其次,aelf的跨鏈能力將允許資產在鏈間自由流動;此外,aelf為DeFi提供了一個
熱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