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1|瀏覽:244
因此,金融科技公司所要做的不僅僅是將數據納入到銀行運行軌道上來,同時也要運用科技手段實現銀行的數據治理目標,在良性的背景條件下促進銀行業務的創新。
據埃森哲發布的《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19)》統計,91%的中小銀行沒有建立完善有效的數據管理體系。其中,27%的中小銀行缺乏公司級數據規范;46%的中小銀行初步搭建公司級數據管控體系和基礎規范,但應用尚未下沉到業務;僅18%的中小銀行初步建立數據管理體系和管控工具并基本落實公司數據規范體系。
由于數據是銀行的重要資產之一,銀行的敏感數據信息若在處理、使用過程中面臨被違規、非法使用或信息泄露,會給銀行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金融科技公司雖然善于數據挖掘,但是在賦能數據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培育良性的數據治理環境下,以期適應經營風險。百融云創,在數據應用與數據挖掘中注重規范的管理數據,為金融科技公司樹立模范。
為了在利用金融科技賦能數據的同時兼顧數據治理,百融云創打造了“數據+模型+系統”一體化服務方式,將數據產品、專業模型和系統建設進行打通融合。此外,百融云創還將“咨詢、方案、產品、部署”的能力貫穿到信貸全生命周期,實現風控全流程的閉環服務。依托于數據和模型的優勢,百融云創為客戶提供多種本地化服務。
總而言之,銀行業務的創新應該以穩健的數據治理為大前提。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它能夠造福人民,促進發展;用得不好,就可能打開潘多拉的魔盒,帶來問題和風險隱患。雖然目前金融科技發展迅速,但也正是這種迅速的發展帶來了行業發展的不穩定性。因此,對于金融科技的發展,更需要守正創新。正如百融云創CEO張韶峰所強調的那樣,要確保金融科技始終走在“守正、安全、普惠、開放”的道路上,重視長遠價值的創造,嚴格堅守風險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