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瀏覽:273
2019年10月4日,香港證監會公告,批準了虛擬資產管理公司和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的牌照。金融界意識到,未來如何對以數字貨幣為主的虛擬資產進行估值、定價、實施投資組合管理及風險控制等問題,都需要加快研究步伐。
2020年8月26日獲悉,中國香港證監會原則性批準了BC科技集團旗下的OSL公司就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牌照的申請。若香港證監會完成該牌照的最后審批,意味著亞洲首個獲得虛擬資產交易牌照的平臺將在中國香港誕生。
2020年,以太坊的DeFi生態成為互聯網的熱點。從海外的EOS,到國內的波場、本體、NEO,公鏈項目都進軍DeFi。然而,許多平臺只是跟風,并未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結果并不理想。
目前大部分的DeFi應用仍然離不開以太坊生態。以太坊的安全性經得起時間考驗,但其PoW共識機制效率低下,網絡擁堵嚴重,手續費高。
另一方面,EOS等采用DPoS共識機制的公鏈項目在安全性上受到批評。雖然DeFi的發展速度快于以太坊2.0的開發速度,但未來可能有一部分DeFi應用需要遷移或復制到其他公鏈平臺。
傳統交易所是否敢于革新,提供適應ICO、IEO及DeFi等模式的虛擬資產中介服務,將關系到它們能否獲得進一步發展空間。與此同時,傳統的銀貸、信托、估值、審計、法律及合規機構也需要為區塊鏈金融的發展做好準備。
G7央行與國際清算銀行發布的《央行數字貨幣:基本原則與核心特征》報告,強調了央行數字貨幣的三項基本原則:不損害貨幣或金融穩定,與現有貨幣形式共存互補,促進創新和效率。DC/EP更重視改進國內零售支付系統,防止加密資產和全球性穩定幣侵蝕。DC/EP的中心化管理有利于保護貨幣發行權、提高支付體系效率、解決流動性問題,并促進普惠金融。
布達佩斯歐亞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表示,DC/EP是一個雙層、動態中期演進的系統,代表著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的雙重屬性,以及“法定貨幣”的地位。DC/EP鼓勵第二層機構發揮更大作用,并承擔更多責任。DC/EP與“國際”數字貨幣接軌的契點有待進一步明確。
入市有風險,優質創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