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5-10|瀏覽:3413
?許多加密貨幣早期投資者一開始并不想牟利,而是把獲得加密貨幣視為支持生態系統的一種方式,在機緣巧合下通過價格上漲受益。但是,依然有不少普通加密貨幣交易者通常會在預測比特幣價格后選擇去“押注”,押對了就賺到,反之則虧本——而這就是對沖基金“覬覦”的地方。
事實上,對沖基金并不“高尚”,也不具備加密支持者那種忠誠度,通常來說,他們入場只有一個目的:搞錢。從本質上看,對沖基金服務的是超高凈值個人和機構投資者,他們自己更多地扮演的是資金管理人的角色。在2020年3月12日加密貨幣市場經歷“黑色星期四”之后,對沖基金開始涌入這一領域以尋求牟利機會。現階段,全球加密對沖基金市場已經被全球最大的一些銀行、Galaxy Capital、灰度(GrayScale)和Pantera Capital主導,該市場目前大約擁有總計約600億美元的可支配資金。
對沖基金的客戶大多具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希望探索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貨幣增值機會,但同時又不想直接購買或實際持有這些加密貨幣。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參與對沖基金,在美國,如果要參與對沖基金投資,你需要擁有除房產之外的100萬美元凈資產,且年收入至少要達到30萬美元(具體視投資者的所在地而定)。此外,對沖基金經理人對他們選擇的投資標的擁有完全自主權,他們可以完全控制投資者的資金來進行押注,而投資者們卻無法阻止經理人的行為。不過,經理人會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管,同時投資策略也會受到限制,且要按時報告自己的所作所為并必須遵守規章制度。但在這種情況下,經理人可以自由涉足沒有被監管禁止的交易類型,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經理人正出現在加密對沖基金之中。
在過去,人們只是對比特幣、以太幣或瑞波幣等資產進行簡單的多頭押注,但對沖基金經理手上往往會有許多更復雜的資產投資策略,他們不僅可以直接對加密貨幣增值/貶值進行押注,也可以探索加密貨幣的掉期、期貨和期權交易。而隨著投資復雜程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對沖基金經理蜂擁沖入數字貨幣市場,加密行業也因此發生了許多變化。
對于加密對沖基金投資者而言,他們的行為可能正在改變加密貨幣格局。根據Eurekahedge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迄今,加密對沖基金在第一季度增長率高達116.8%,已經超過比特幣的104.2%的回報率。對沖基金之所以能有如此好的表現就是因為在某些情況下,對沖基金可以通過投注,“幫助”比特幣價格下跌,然后從價格走勢中獲利。
通常,加密對沖基金基本上由以下幾類構成:
量化基金(Quantitative):一種采用“自動”交易規則的基金,不需要基金員工人工識別和評估投資策略,市場占有率大約為48%;
全權委托多頭基金(Discretionary long-only):一種認定資產價格會上漲的多頭投資基金,市場占有率大約為1%;
任意多頭/空頭基金(Discretionary long/short):一種可以轉換投資策略的基金,允許對沖基金根據市場狀況同時追求空頭和多頭頭寸,市場占有率大約為17%;
多策略基金(Multi-strategy):一種將以上各基金類型結合在一起的基金,市場占有率大約為17%。
在這些基金中,絕大多數基金選擇交易比特幣(97%),其次是以太坊(67%)、瑞波幣(38%)、萊特幣(38%)、比特幣現金(31%)和EOS(25%)。超過一半加密對沖基金交易衍生品(56%),另外48%的加密對沖基金是活躍的賣空者。交易者可以使用衍生品交易來推測基礎資產的未來價格走勢以期希望獲利,而不必直接購買實際資產。與此同時,采取賣空的往往是具有短期投資眼光的基金,他們有意押注加密貨幣價格將會下跌。值得一提的是,對沖基金的構成非常重要,因為其中可以凸顯出它們進入市場的目的和方法。
對沖基金靠市場波動而生
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性(反映資產價格波動幅度的指標)在2020年大部分時間,基本上是徘徊在2.5%左右的。但自從牛市開始之后,該指標就一直在上升,在2021年3月和4月均達到了6%的水平。假如沒有這種波動性,投資者的投資復合年收益率就不可能成倍增加,不得不說波動給投資者帶來了高回報良機。?
此外,據估計,大約有60%的比特幣供應量處于“囤積”狀態,還有20%的比特幣處于“丟失”或“未挖掘”狀態。隨著越來越多的對沖基金進入加密貨幣市場,這種供應量擠壓現象進一步加劇,因為擠壓的供應量越多,價格就越容易波動。然而也正是由于這種高波動性,加密對沖基金已經能夠利用持有頭寸創造新的創收機會,其中最常用的一個方法就是自己充當做市商。通常,加密對沖基金會尋找現貨價格(就是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的現價),然后比較幾個月后到期的衍生合約價格之間的差異,這通常稱為基礎交易。如果一家對沖基金以現貨價格購買了比特幣,然后拋售幾個月后的期貨,這意味著如果比特幣價格下跌,他們就能從衍生品合約中獲利,這樣做會造成所謂的“價差”,也就是今天的價格與明天的押注價格之間的差距。當價差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大,加密對沖基金所獲得的回報就會越高。
而這些對沖基金正是靠市場波動而生的,所以加密貨幣對渴望冒險的對沖基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另一方面,或許人們以為虛擬貨幣的主要用例是日常支付手段,但其實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具有投機性和情感性,而且代幣供應量可以人為地壓縮,而不僅僅依賴于算法。
不可否認,對沖基金正在大量涌入加密貨幣市場,歐洲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Brevan Howard Capital上個月宣布,將拿出旗下56億美元基金中的一部分資金分配到購買比特幣上。而在此之前,由Mike Novogratz經營的Galaxy Digital和由Paul Tudor Jones經營的Tudor Investment Corp等基金公司,都已經悄悄購買了價值數億美元的比特幣,有效地壓縮了市場供應量。自2021年年初以來,比特幣網絡中的巨鯨實體就新增了200多個,許多可能都是機構投資者。其中,企業級軟件服務提供商MicroStrategy Inc.首席執行官邁克爾·賽勒(Michael Saylor)就透露,該公司自去年12月以來已購買了91,326枚比特幣,目前價值已經達到約50億美元。
總結
加密貨幣已經開始獨立于其他資產,當大多數資產類別價格出現下跌時,加密貨幣卻在上漲。本月,以太坊價格也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這意味著押注以太坊的加密對沖基金可能已經獲得了700%的巨額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比特幣波動性的增加,加密對沖基金的投資策略縱然值得關注,但加密對沖基金能否做好風險把控也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扮演做市商的加密對沖基金提出追加保證金的要求,那么“做市游戲”中的風險就會進一步增大。實際上已經有對沖基金在追加保證金后破產并拖累大型銀行的先例了。
縱然,純粹的對沖基金不會被繁文縟節所束縛,但也是一種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工具,在這里要提醒“膽小者”們需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