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瀏覽:262
近年來,各類公益組織通過愛心捐贈和社會捐贈活動為公益慈善、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障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在捐贈過程中,公益組織面臨著信息不對稱、財務不透明和管理手段落后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騙捐詐捐、財務不清等公共輿論事件的發生,損害了公益組織的公信力,影響了公眾參與社會捐贈的積極性。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寶公益等互聯網平臺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廣泛運用區塊鏈技術于社會捐贈的各個場景。通過數字技術,建立開放、透明的公益基礎設施,維護公益組織的公信力,激發社會捐贈的積極性。
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公開透明、信息可追溯和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等優勢,有助于解決傳統公益捐贈項目中存在的問題。首先,區塊鏈可以將捐贈項目的相關信息發布在互聯網的各個節點上,同時,篡改網絡上所有節點的數據非常困難,可以有效防止捐贈項目被操控。其次,區塊鏈上的信息對全網絡公開,監管機構和合格組織可以通過觀察節點查詢和追溯每筆交易。再次,區塊鏈將捐贈人和受捐項目直接關聯,每筆款項流通數據都記錄存證,確保款項準確到位。最后,使用區塊鏈智能合約功能可以優化公益項目的流程,遏制不透明操作。
以支付寶公益利用區塊鏈技術追蹤籌款為例:平臺建立了第三方公示體系的區塊鏈資金流公示,為公益機構提供了數據統計和項目執行跟蹤的便利。所有寫入區塊鏈的記錄都無法更改,這發揮了“公眾賬本”的作用。用戶捐款的每一筆記錄都被記錄在區塊鏈上,可以持續追溯和追蹤。
公益慈善是社會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塊鏈技術助力打造新的公益樣板,對區塊鏈技術在政務、商務、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應用具有積極啟示。2016年12月,國務院將區塊鏈納入新技術范疇,并進行了前沿布局。2019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了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并提出將區塊鏈加大投入力度,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6月18日,北京市發布了《北京市區塊鏈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計劃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政務服務、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公共安全、電商交易等領域突破和應用示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各級政府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為我國區塊鏈技術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公益慈善領域早期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經驗和成果應成為區塊鏈在新技術革新和社會治理完善中廣泛集成應用的有力推動力量。
稿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郭海英
熱點: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