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瀏覽:255
自比特幣誕生以來,區塊鏈技術不斷取得新的進展。為滿足不同的需求以及不斷提高的性能要求,側鏈、聯盟鏈、跨鏈乃至平行鏈等技術逐步成型并發揮著重要作用。那么這些“鏈”之間都有什么不同?如何最快的確定你看到的究竟是哪條“鏈”呢?
首先,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要構建一個新的鏈?除了有特定解決方案的應用鏈,更多的為了解決現有的公鏈靈活度不夠或是自主權不足的問題,因此市場上會有層出不窮的公鏈解決方案。
在交易高峰期間,由于共識算法的限制,大部分公鏈項目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每秒交易次數)都有硬頂上限,那么為了加快主鏈上的小額零散交易的共識速度,其中一種做法就是將這些小額交易全部轉移到別的小范圍共識的鏈上進行,這就是側鏈。
而層出不窮的公鏈協議,想要通過某種方式進行鏈上信息的交互,這種交互協議被稱為跨鏈。
而遵循同一底層標準架構(例如 substrate,tendermint 等)開發的公鏈項目,其交互的協議能夠被互相驗證從而達到去中心化交互的目的,這樣的跨鏈技術被稱為平行鏈(來自波卡的定義)。
一、側鏈——提升主鏈的交易性能
側鏈是平行于主鏈的一條區塊鏈,可以針對目前主鏈無法實現的功能進行特定的功能拓展和性能提升。我們可以把主鏈的網絡想象成一條公路,在公路擁堵的時候,我們開辟一條支線,可以轉移掉部分車流量,保證公路的運行。在一段時間過后當主路的擁堵情況得到緩解后,再把支線的車開回到主路。
由于側鏈也可以進行簡單的支付驗證,不需要所有的交易記錄都經過原生區塊鏈系統,所以側鏈項目在交易的處理速度上也具有著優勢。
二、跨鏈——局域網間的自由轉換
如果車輛想從一條公路徹底切換到另一條公路上乃至更多的公路上時,我們就需要跨鏈技術。簡單的理解,就是從一個局域網轉移到另一個局域網中。對于底層標準化傳輸協議的互聯網來說,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是由于區塊鏈去中心化和共識信任機制,導致跨鏈應用中,存在著偽造的動機。
三、平行鏈——去中心化的多鏈高效運作
平行鏈技術來自于波卡項目。Polkadot 是一個可伸縮的異構多鏈系統,其本身不提供任何內在的功能應用,主要是連接各鏈協議,維護協議通訊有效安全,并保存這些通訊信息。
平行鏈的原理其實理解起來并不困難。我們可以類比為生活中的插排,各種不同架構的平行鏈就是插排上的電器。波卡生態中這個插排可以連接各種兩孔甚至三孔的各種電器,如果插排插滿,則可以連接到下一個插排。
在主網上線初期,Polkadot 將Polkadot 鏈連接平行鏈的接口,就稱為卡槽(Slot),卡槽指的是波卡網絡架構中,中繼鏈和平行鏈/平行線程的接口,中繼鏈和橋接鏈(Bridge)的接口,這里我們可以理解為插排的插口。
四、平行鏈的自主社區治理
針對目前公鏈技術自主權較弱的問題,Polkadot 平行鏈上的社區根據自己的意志治理他們的網絡,不受波卡網絡管理的限制,擁有絕對的自主權。通過分片協議連接的區塊鏈網絡,可較好的實現拓展定制。
而基于Polkadot技術應用開發的Crust是一個激勵去中心化云服務的應用型公鏈。其通過對平行鏈技術的應用,既完整的保存的項目的自主發展空間,也可更好拓展項目功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關于CrustNetwork
Crust 提供了 Web3 生態系統的去中心化存儲網絡,支持包括 IPFS 在內的多種存儲層協議,并對應用層提供接口。Crust 的技術棧還能夠支持去中心化計算層。Crust 旨在構建一個重視數據隱私和所有權的分布式云生態系統。
目前上線了公開測試網 Maxwell CC2,以及個人云產品 CrustCloud,激勵測試網“方舟計劃”第一階段將于11月中旬開啟,歡迎各位加入測試體驗。CrustNetwork 先后加入 Substrate Builders Program、Web3.0 Bootcamp,以及獲得 Web3 基金會 Grant。
Crust 相關:
- Crust 技術白皮書 v1.9.3 版 - CrustNetwork 經濟白皮書 v.0.7 - CrustNetwork 代幣指標&經濟學 - 一文快速了解 CrustNetwork 分布式云 - 官網:https://crust.network/ - Twitter:@CrustNetwork - Medium:https://medium.com/@crustnetwork - GitHub:https://github.com/crustio - Telegram:https://t.me/Crust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