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4|瀏覽:291
布道者的訓練,是韭菜場到修羅場的密集知識惡補,是從臺下話癆到臺上明星的刻意練習,更是從隨波逐流向牢固使命感的升維切換,是極其熬體力、精力、時間的,每天只能睡5小時,并且是高能量付出。
那V客為什么還非得去自我折磨呢?并且帶著30位首批學員一起找罪受呢?
因為這個世界需要布道者!
為什么這個世界需要布道者呢?因為一方面得道者不會布道,另一方面求道者眾多。簡而言之,世界要變得更好,需要傳道,而傳道者又是供需兩旺。
1、供應側。
《自私的基因》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提出過一個叫“理論困難守恒定律”,就是說理論上越復雜、越深刻的,人們都喜歡把它教的越簡單,越淺顯。理論上越簡單、越淺顯的,人們越喜歡把它復雜化。
后者,一般是偏生活日常的學問,比如高級的有戀愛、兩性、親子、表達技巧,目標管理,日常到怎么睡覺、如何吃飯,出門先左腳還是右腳,茶壺嘴不對著人等等,都希望假以復雜的理論、概念,增強學問的厚度,產生卓爾不群的效果,讓這些本來人人都可以扯兩句的學問,變成了專業人士的私有品。
而前者,一般是理工科類的,比如物理,數學,他們更希望通俗易懂。
物理,是一門講究邏輯條理性講究思維方式的學科。
比如說量子物理,超弦理論,普通人了解起來老費勁了,但美國有幾檔節目《宇宙的構造》、《優雅的宇宙》,能讓天天只看八卦的小姑娘,只要有耐心,都能看明白,并且越看越有興趣。
而日本作家加來道雄的著作《物理學的未來》,也是讓我越看越精神抖擻,毫無鉆研學科的苦逼感。
比量子更枯燥的是數學,像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文科生學起來是很苦逼的,可有位大師,被豐子愷、楊振寧都高度推崇,他就是著名數學教育家劉薰宇,他寫的《因數和因式》,竟然有這些問題:
在數學中什么是“八仙過海”和“韓信點兵”?
王老頭子一生到底賣了多少湯圓?
假如我們有十二根手指頭又該如何記數呢?
哎,這像不像V客經常用各種熱點生活話題來解讀區塊鏈一樣?
區塊鏈對普通大眾,也是一件入耳容易、入腦難的事,于是就給了很多騙子空間。遺憾的是,能讓大眾明白這件事,并且能讓大眾在有意愿了解開頭,就能用趣味留住大眾的布道者,非常匱乏。
一個布道者,學藝精湛,邏輯嚴密,縱橫捭闔,學貫中西,人性IT,經濟科技,通俗易懂,善用類比,聲音動聽,魅力演繹,理論有效,應用實際。
凡此大成者,人間精品,行業少有。
一些項目、ZJP所謂的布道者,無非是通過嘴皮子完成銷售,而不是助人賺錢;洗人頭腦,而不是啟迪智慧;讓人狂躁,而不是心氣通達。這些人不配叫做布道者。
2、需求側
前面是行業稀缺優質布道者,后面要說說,優質布道者需求有多么大!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上市互聯網企業前30強市值總額為3.5萬億美金,區塊鏈在10年后創造的價值要大得多。
而光是中國,互聯網從業人數1677萬人,區塊鏈公司從業人員只會在未來更多,這么大的產值的產生和從業人員的培養,需要多少布道者來培養,需要多少布道者來共建傳播生態呢?
有人會問,其他高科技領域,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為什么不需要這么多布道者呢?
因為這些領域,除了專業從業人員之外,由于不像區塊鏈有通證思維,沒有普惠金融的形式存在,只有機構投資人、大投資人有機會參與,所以不會有那么多散戶投資者。
所以區塊鏈這個領域,需要有一幫以國家興亡為己任,散戶利益以立命的品德高尚、充滿智慧的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