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3|瀏覽:270
傳統挖礦是指使用專門的計算機設備進行哈希運算,以獲取比特幣系統中打包區塊的記賬權利。通過不斷的運算來獲得記賬權,這個過程被稱為挖礦。挖礦成功后,系統會獎勵挖礦者一定數量的比特幣。在比特幣世界中,初始的50個比特幣是比特幣創始人發給自己的,而剩下的比特幣都是由挖礦者一點一點挖出來的。
挖礦行業經過十年的發展,從最初的家用電腦挖礦,到專業礦機,再到規模化的云算力礦場。挖礦行業的發展促進了比特幣價格的暴漲。
挖比特幣需要的成本可以分為三大塊:機器成本、電力成本和輔助成本。機器成本指購買礦機的費用,電力成本是挖礦所耗費的電力成本,而輔助成本包括人員維護、網絡、線纜耗材和散熱等費用。
舉個例子,比特大陸的S15礦機的算力是28T,功耗是1600W。在礦機二十四小時不間斷運行的情況下,每天需要消耗1.37度電。然而,比特幣礦機需要二十四小時不間斷運行,一年下來耗電量非常大。由于家庭用電的階梯電價成本較高,有時候挖礦的收益甚至不足以支付電費。因此,目前挖礦通常選擇在礦場托管,以獲取便宜的電力,降低挖礦成本。對于挖礦來說,每度電低于三毛的價格是相對理想的,這樣即使比特幣價格下跌到低谷時期,仍能獲得一定的收益。
云算力挖礦的概念是指使用云計算技術提供的計算資源來進行挖礦。通過購買算力合約,用戶可以租用算力來挖礦,并獲得相應的挖礦收益。相比傳統挖礦,云算力挖礦無需購買礦機、節省了設備維護和電力成本,同時也降低了參與門檻。用戶只需支付一定費用,就可以享受到穩定的挖礦收益。
熱點: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