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瀏覽:244
斯德哥爾摩綜合癥是一個相當險惡的主題,描述了「諸如綁架或挾持人質時,受害者對挾持者的信任或感情情緒」。幸運地是,這篇文章主題更輕松,旨在研究類似的行為,只涉及成癮或強迫行為所顯示的特征。
在參與者之間,典型的加密用戶體驗存在嚴重的差異。積極的體驗包括構建業務、聯系或財富,然而,也有很多不好的故事,包括被騙、輸光資金,或者更普遍的是,從整個事件中感到壓力。盡管有這兩個跡象,很多參與加密貨幣的人根本無法深入理解,并且它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吸引力,促使人們想回來,要更多。
這篇文章旨在調查這個吸引力,并探索其路徑,以確認人們所選擇的加密貨幣動機是否健康,并由此得出結論。
兩種不同的動機
加密貨幣本質是投機性的,價格主要由供需關系驅動。這造成了一種困境:有人賺大錢,有人就虧錢。2017年牛市峰值吸引了大量有抱負的加密貨幣投資者,在最大的金融風險點,大多數人持有不良資產或虧本退出。考慮到這一點,很多人依然還在加密貨幣領域。有些人利用這個機會學習并產生積極的投資組合回報,創造了有價值的聯系,而有些人則仍然沒有學到任何東西。
考慮到這一點,如果加密貨幣提供的可能性如此多變,為什么人們還參與進來?
一個合適的起點是在進入加密貨幣前審視自己。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好的、壞的還是漠不關心?是什么激發了人們對加密貨幣的興趣?這是一個他們看得見的機會,還是他們在追逐白日夢來取代其他?
積極參與加密貨幣的動機只是其中之一。然而,其中如何執行決策也很重要。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結合,極大方便了任何人進入全球市場。能自由進入金融活動,這對于參與者的思考過程有重大影響。
通常來說,加密貨幣是高風險、波動的市場,它可以吸引哪些易受博彩弱點影響的人。如果之前有影響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