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7|瀏覽:337
在寶應,不少投資人一看到記者便止不住痛哭失聲。這位朱大爺患有心臟病,長期服藥,眼見著投資款要打水漂,不由得老淚縱橫。
朱大爺:我有心臟病每個月要拿看病的錢我自己看病沒錢了
而77歲的貝大媽,孤身一人生活,原指望理財養老,現在也成了泡影。
貝大媽:投了27萬我是從牙縫里省出的錢我一個月都吃不上一次葷?這個錢就是我的指望錢就石沉大海了就沒有了
投資人小張(化名)告訴記者,他們都是被同一家公司——“中融國信商業保理(深圳)有限公司”給坑了。2017年,小張通過親戚認識了這家公司在寶應的負責人劉某。
投資人小張(化名):(親戚投資)山西汾西那邊鐵礦20萬一年大概(拿到手)1萬多(利息)本來不可是很高又是政府扶持的所以我才相信他的
觀察了一年多,2019年4月,小張開始購買這家公司的產品,總共投了20萬,投資期一年,年利息為10.5%,每三個月結算一次利息。剛開始,利息都能按月到賬,但從今年2月起,利息沒有如期兌付,到期的合同也沒了下文。
投資人小張(化名):我兩份都到期了然后他現在的錢就是回不來他好像在騙我們的錢?寶應有近500人然后就涉及的金額6650多萬?
“高大上”的項目原是陷阱?
此事涉及這么多投資人,非同小可。那么,這家“中融國信”公司到底是什么來頭?又在哪兒出了問題呢?
從小張提供的合同和材料來看,投資人是將資金委托給“中融國信公司”,用于投資山西省汾西縣的一個硫鐵礦項目,不僅有資金托管銀行,還有河北唐山的一家企業作擔保。而據宣傳,這個項目是“山西省十大重點項目”,預計年利潤達7億元。
合同還顯示,根據投資金額和年限的不同,年利息從6.7%到12.6%不等,并沒有像很多暴雷的P2P那樣高得離譜。那么,這看似“穩健”的項目,為什么也出問題了呢?一名投資人介紹,這正是“中融國信公司”狡猾的地方。
投資人黃女士(化名):突然說因為疫情的影響項目方無法正常開工導致然后進行一個延時的兌付其實現在到那邊去看?根本都沒有啟動
記者查詢得知,給項目作擔保的唐山恒達工貿有限公司,已經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而投資人通過中融國信公司投資的另一個項目——遼寧藥都小鎮,藥材田如今也是荒蕪一片。
黃女士還介紹,“中融國信”在寶應的負責人劉某并沒有在當地注冊公司,而只是在安徽合肥注冊了“中融國信合肥分公司”,目前,這家公司也已經注銷。記者隨后查詢,發現“中融國信”在多地的分公司都已經注銷。
投資人黃女士(化名):有幾個省份江西省的還有河北省的幾個省省份已經進行了一個立案以非法吸收公共財產?然后合同詐騙的名義進行一個立案
記者隨即聯系上了“中融國信”在寶應的負責人劉某,對方卻說,她也是受害者。
劉某:肯定是受害者我們都是投資者?我投了107萬我們妹妹337萬都進去了?他不兌付我們也聯系不上老板(別人的)錢也沒打到我賬上
至于錢去哪兒了,劉某稱,她也不清楚。
劉某:(汾西鐵礦)地方上沒有采礦證沒有進行下去然后做了第二個項目他宣傳得也蠻好的我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個事情
記者隨后聯系了寶應縣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證實這家公司根本不具備金融資質。
寶應縣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她沒有注冊?相當于是黑戶無證經營不可能有任何資質的
看來,這家“中融國信”公司還真是畫了張“大餅”,大伙又被那些聽上去“高大上”的投資項目給套了!這些年不斷有人在投資理財時上當受騙,從中我們能得到怎樣的警示呢?
熱點: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