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瀏覽:253
三名嫌犯謊稱二戰后駐日盟軍扣押的日本資產目前正在英國,可以通過談判要求英方解凍28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5億元)的資金。
一名70多歲的企業經營者聽信了他們編造的謊言,從2017年9月開始,以談判手續費等名義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分10次向嫌犯支付了31.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億元)的巨額資金。
這一金額相當于日本全國去年詐騙案涉案總金額的1/10。記者查詢日本媒體以往的報道發現,此前日本國內單名受害者最高受騙金額是5.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800萬元),發生在2016年。所以,神奈川縣最近破獲的這起案件很可能創下最高金額紀錄。
由于部分贓款已經被嫌犯用于海外旅行以及租住高級公寓,所以全額追回被騙財產的難度很大。
所謂“民族資產解凍”在日本也是詐騙案件的一種傳統手法,已經持續了半個多世紀,可以說經久不衰。2013年日本國內還曾經以這一題材拍攝了一部電影。
日本版的“民族資產解凍”騙局雖然在細節上演變出了各種不同的版本,但基本都是通過故事包裝、角色扮演以及承諾高額回報等方式,來誘使民眾尤其是老年人上當受騙。
除了“民族資產解凍”這樣的老套路之外,日本每年還會出現各種緊跟社會熱點的詐騙新花樣。上周,日本中部的山梨縣一名70多歲的女性接到詐騙電話,嫌犯冒充其子女并謊稱自己被確診為新冠肺炎而住院,騙走了1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00萬元)。
疫情暴發以來,日本各地截至5月底至少已發生45起借疫情之名行騙的相關案件,警方在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也呼吁市民提高警惕、謹防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