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5|瀏覽:269
在當前火爆的Defi環境下,普通的現貨似乎已經激發不了幣民的興趣了。相比起動不動就翻倍的漲幅,那些曾經備受青睞的主流幣,似乎已經不在大家的視野之內了。
確實,Defi這波熱潮,掀起了一股逐利的浪潮,相信肯定有不少人在這波熱潮中有所斬獲。不過,我屬于一個慢節奏的人,而且也實在沒能跟上這樣快速變化的市場,所以,這波熱潮基本沒我什么事。
相比那些熱的一塌糊涂的Defi項目,我還是想著踏踏實實的炒幣,做一個穩當的小幣民,通過買賣主流幣來賺點小差價就好。
說到買賣,就不得不說買賣的價位。有人說,買的好不如賣得好,只要能賣在高位,哪怕買價高點也無所謂。確實,對于做波段的人來說,只要賣價高于買價,那就是盈利,只要能賣在高位,那他的投資就是成功的。但是,這樣的操作一樣也要面臨著類似的風險,只要方向不對,那基本就被套住了,因為可能并沒有在相對低點買進。
對于中長期投資者來說,買價應該比賣價更重要。只要買價有足夠的價值區間,就值得我們長期拿在手上,靠時間來獲取更高的利潤。而且,我們也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等待一個合適的高價。
對于價值投資者來說,在相對低價的時候買進,就相當于在價值低估的時候投資,那投資的風險也就會更低一點,自然也就能更好更從容的把握賣出的機會。
所以,相比于賣在高價,我更傾向于低價買入,在合適的利潤點賣出,讓自己的投資顯得更加從容。
繼續學習波卡
上一篇關于Polkadot的文章中,我們認識了Polkadot系統運行中所需要的四種角色:收集人、提名人、驗證人、漁夫,他們各自在承擔著不同的角色。提名人可以用自己手中的權益代幣來提名或者說支撐自己信任的驗證人;收集人負責收集平行鏈的基本交易信息,然后通過零知識證明的方式將這樣的候選區塊提交給對應的驗證人;而驗證人會繼續收集人的工作,直到將所有平行鏈的區塊信息完全打包成塊;為了能更好的維護整個網絡的信任,也為了監督驗證人,漁夫會不定期的參與系統中所有的環節,以確保整個網絡的運行是安全并且是誠實的。
在Polkadot鏈上,有一個核心的鏈——中繼鏈,這是一個鏈接整個網絡的中心。在中繼鏈上,Polkadot通過一個現代的異步拜占庭容錯算法達成對有效區塊的相互共識。在有任意網絡缺陷的架構上,只要大部分驗證人是誠實的,這個算法就是一個高效的容錯算法。
Polkadot選擇的是以POS為基礎的共識算法,不需要信任任何組織來維護,所以就需要一種能有效管理驗證人并激勵他們守法的措施。
在Polkadot的架構上,收集人會收集并廣播其平行鏈的交易信息,同時也會將候選區塊廣播給漁夫和驗證人。如果這個候選區塊中有涉及到其它平行鏈的交易,就會通過中繼鏈將這個交易轉到另一個平行鏈上,然后在那個平行鏈上被執行交易。如果是涉及到其它公鏈的交易,則要通過平行鏈轉接橋與相關的公鏈連接起來,然后再進行交易。
所以說,Polkadot不僅涉及到其自身系統中的平行鏈間的相互交易,還可以跨接到其它的公鏈上來。Polkadot就是一個這樣的跨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