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4|瀏覽:277
最近,傳統媒體罕見地集體贊同"比特幣的新高",這顯示出主流社會已經意識到在經歷了2017年和2018年的頂點和再次崛起后,比特幣變得更加成熟。尤其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實施貨幣寬松政策的背景下,比特幣日益成為不可忽視的金融力量。
高盛集團商品研究主管JeffCurrie指出:"比特幣是散戶通脹的避險工具。你看看黃金,人們喜歡說比特幣偷走了黃金的需求"。
今年以來,各國央行紛紛實施大規模貨幣寬松政策,市場預計會有大量貨幣涌入市場。美聯儲無限量化寬松,開始大規模購買債券,短短幾個月內資產負債表擴張了65%,總額達到7.22萬億美元,基礎貨幣增加了3萬億美元。與之相比,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從1萬億美元擴張到2012年底的2.85萬億美元,可見今年的規模史無前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甚至表示:"要不惜一切代價支持經濟復蘇"。
不僅美國,歐洲央行自3月份以來也加入了大規模貨幣寬松行列,3月12日宣布擴大1200億歐元的量化寬松政策,3月18日推出7500億歐元的新冠疫情緊急購債計劃,到目前為止,歐洲央行的總資產從1月底的4.67萬億歐元擴張到8月底的6.44萬億歐元。
那么,我們有一個問題,這么多新增的貨幣將流向何處?通常認為,大規模貨幣放出后,實物和服務的價格會上漲,但實際上通貨膨脹主要表現在資產價格上漲。首先,貨幣政策的寬松提供了金融機構的巨大杠桿空間,這些資金將流入股市,推動金融資產價格上漲。需要注意的是,持有金融資產的主要是富人,因此富人會變得更富裕,而普通人由于沒有金融資產,貧富差距會進一步拉大。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