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瀏覽:291
一名幣安的前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幣安在美國當地沒有牌照,就不能對美國人做生意,這與炒外匯、炒美股的那些公司也是一樣的道理。”還有一種猜測是,幣安等交易所的那些高達125倍杠桿的合約產品不符合CFTC的監管要求,而這些寬松的杠桿產品,恰是過去幾年幣安招徠大批交易者的原因。
不過,短暫的下挫后,比特幣等加密資產迅速反彈。自3月13日18時起,比特幣價格顯著拉升,直至13日20時30分,價格突破6萬美元大關,隨后價格一路飆升。截至北京時間3月14日16:00,一枚比特幣價格達60659.7美元,最高達61680美元,市值超1.1萬億美元,24小時交易量突破600億,增長9.42%。
幣安遭美國監管調查
周五(3月12日),比特幣未能延續此前的漲勢,在接近歷史高點的5.8萬美元受挫,但當周依然錄得超10%的漲幅。沖高失敗的原因是,有外媒報道稱CFTC正對幣安進行調查。CFTC將比特幣和以太幣等虛擬貨幣視為大宗商品,并對其期貨和其他衍生品享有管轄權。該公司沒有在CFTC注冊,也就是說,無論交易所在哪里,只要美國人在加密平臺上交易,加密平臺都要遵守嚴格的監管要求。但由于幣安沒有被指控有不當行為,調查可能不會導致任何執法行動。
對此,幣安回應稱,“它從未就與監管機構的溝通發表評論”,不過“公司會遵守有關規定”。例如,幣安在一份聲明中說,該公司禁止美國居民訪問其網站,并使用先進技術分析存款和取款,以尋找非法交易的跡象。
幣安的創始人趙長鵬在去年11月接受彭博社采訪時也稱,不正當交易可能會乘虛而入。“我們一直屏蔽美國的訪問,但用戶有時確實會找到聰明的方法繞過我們的封鎖(例如用VPN),我們只是需要在屏蔽的方式上更聰明一些。”
交易所監管仍存挑戰
目前,在境外市場,比特幣等加密資產交易本身并不違法,但問題在于,從亞洲到歐美,各國對于加密資產的監管政策存在尺度不一、變化迅速的特點,這也提高了監管的難度。
以幣安為例,其要在全球各國落地和推廣,自然是一個大難題。幣安注冊于開曼群島,最早于2017年在上海成立。之后,隨著中國收緊加密貨幣交易政策,該公司先后將總部遷至日本及馬耳他。美國自然是幣安要開拓的主要目標。
2019年,幣安與一家名為BAMTradingServices的公司合作,成立了位于舊金山的實體“Binance.US(幣安美國)”,當年9月開始運營。公開資料顯示,BAM確實在美國財政部的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注冊為貨幣服務商(MSB),但問題是,根據注冊文件,金融犯罪執法網絡不會驗證MSB提交的信息,而是僅反映直接向監管機構提供的內容。而且根據MSB注冊條款,該公司當時只能在加州開展業務,其他州的牌照需要繼續申請。
同年9月,幣安的主站公開宣布將停止為美國居民提供服務。然而到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