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瀏覽:255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親手創建了第一個區塊——即比特幣的創世區塊,并獲得了系統自動產生的第一筆50枚比特幣的獎勵,第一個比特幣就此問世。
截至3月15日,比特幣價格漲破60000美元/枚,逼近上個月創下的紀錄高位,從2020年3月12日的低點到今天,比特幣在一年內翻了13倍,而按照上一輪牛市的規律,圈內人相信,這還遠不是頂點。
伴隨比特幣牛市,礦業在沉寂了兩三年之后,再次進入了投資者和公眾的視線,隨之而來的是礦機的瘋漲和瘋搶。以2020年2月比特大陸發行最新旗艦機型s19礦機為例,從最初的1.5萬元/臺一路漲至6萬元/臺,而它的漲幅還是最小的。即便如此,至今仍是一機難求,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各大廠商六個月以內的期貨已經售罄,不少期貨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2月。
圈內人說,虛擬幣挖礦或許已經過了暴富時代,但依然是好的投資資產。
挖礦需要購買礦機也就意味著需要付出成本,例如現在S19礦機的價格6萬元,但一旦購買了礦機,就相當于獲得了在未來5-10年打折購買比特幣的機會。例如用S19礦機挖礦,一天只要付出26元的電費,就可以挖到價值200元的比特幣,大部分礦機的靜態回本周期在200-300天。相較于囤幣或炒幣,挖礦對很多人來說是風險系數更低的投資手段。這也導致了礦機的行情火爆。
江卓爾解釋稱,雖然上一輪周期,比特幣經歷過從1300元大漲100倍至13萬元的巨牛行情,但很少有人真的賺了100倍。對大多數人來說,買幣最大的難度在于囤不住,誰也不能預知行情的頂點在哪里以及什么時候到來,而一旦沒能成功逃頂,熊市比特幣基本要跌掉80-90%,因此絕大部分人漲30%~50%就忍不住賣了,漲三五倍還能拿住的鳳毛麟角,能拿住漲100倍比特幣的,千中無一,甚至大部分人還會因為使用高杠桿炒幣,在周期波動中虧損。
“但挖礦就沒有這個問題,在牛市,礦機是一只會下金蛋的鵝,大部分人都不會賣掉一只會下金蛋的鵝,因此大部分礦工都能一直挖完整個牛市,而不像買比特幣那樣,漲了幾倍就忍不住賣掉。買比特幣屯幣是一個逆人性過程,而挖礦是一個順人性過程。并且由于挖礦持續時間長,例如上一輪牛市2016年的S9礦機,到現在挖了5年了,還在挖,每臺每天凈收入有20元,因此在一臺礦機的整個生命周期,會碰到不止一輪牛市,因此可以說歷史上真正在挖礦的礦工都是盈利的。”江卓爾表示。
但江卓爾直言,挖礦目前的投資門檻很高,并且會越來越高。再這樣的情況下,云算力挖礦也就應運而生,稱為云挖礦,是因為購買合約算力挖礦的用戶不用接觸礦機,挖礦行為的發生對他們而言就是點擊幾下鼠標,被完全的虛擬化了。門檻和便捷性來說,云挖礦是相當有市場需求的。
云挖礦通常是大型礦場將其自購的礦器按照算力劃分成一份份更小的算力合同,并約定不同的使用期限,按照這種方式出售算力的合同就稱為算力合約,用戶可以通過購買算力合約進行挖礦,因而免去了自購礦機自建礦場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