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瀏覽:252
最近,市民劉先生被成功忽悠加入了一個賣面膜的營銷團隊。他想通過在朋友圈里賣面膜每月賺上萬元,結果面膜積壓沒法退貨,他投入了一萬多元的代理費打了水漂。劉先生在網上看到一個面膜的廣告時好奇點擊了進去。“廣告說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賣面膜,輕松月入過萬?!眲⑾壬f,“我朋友圈也有人在賣東西,沒想到能賺那么多錢。這種模式沒有店鋪租金和很多費用,感覺挺好的。”經過簡單調查后,劉先生花了一萬兩千元購買了面膜成為“一級代理”。他還按照廠家要求繼續招募自己的下線代理,“只要我成功招到新人,我還能從他們那里賺每盒面膜5元的提成?!彼纳暇€把多年的“微商經驗”全部傳授給了他,教他通過編造每天的進賬和流水交易記錄,并把截圖發到朋友圈里,制造面膜好用、銷售火爆、代理賺錢的假象。上線還教他使用“引流”的方法增加銷量,具體做法是加入一些大的微商群,假稱自己要創業吸引更多人加好友,然后在一段時間后再開始宣傳產品。上線還告訴他通過“講公開課”的方式,在聊天室里給上百人授課,把自己包裝成成功的創業者,引誘更多人成為下線代理。劉先生按照上線的方法一一實施,但他的面膜幾乎沒有銷售出去。最后,他決定退出,但發現他的上線早已經換了行業不再做面膜代理了。他花了一萬多元的面膜也沒地方退貨。這時,劉先生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隨即報了案。
如何判斷網絡非法傳銷呢?記者咨詢了寧波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民警告訴記者,目前,網絡非法傳銷主要有五種形式。第一種是“電子商務”式,不法分子注冊一個電子商務企業,以此名義建立一個電子商務網站,從事網絡傳銷活動。第二種是“免費獲利”式,宣稱消費不用花錢,免費購買商品或消費滿額返利,引誘人們上當受騙。第三種是“網上創業”式,利用年輕人急于創業、渴望成功的心理,以在家創業、網絡創業為誘餌進行網絡傳銷活動。第四種是“網絡博弈”式,以玩網絡游戲、網上博彩為名,進行游戲充值卡業務,以銷售獎和直銷獎發展下線。第五種是“愛心互助”式,宣傳某些有特殊功效的保健品,號稱入會便宜或可以獲得返利。
如果發現涉嫌非法傳銷行為,應立即舉報。民警告訴記者,市民首先要自己判斷是否涉嫌非法傳銷,如果不確定可以咨詢法律專業人士。從事微商的市民應與上級經銷商協商修改合同,以確保自己的經營行為合法。如果已經發現自己的行為涉嫌非法傳銷且無法自拔,應通過法律途徑終止非法傳銷的行為(合同),并向工商部門舉報或向公安部門報案。最重要的是停止經營,并收集相關證據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揭露非法傳銷的過程并解除合同。市民應提高警惕,保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