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1|瀏覽:250
經常有人說,如果讓我回到10年前,我高低整幾個比特幣。當然也有人說,回到20年前,砸鍋賣鐵上個深圳或者北京的房子,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歷史簡單重復,你當然會買。但如果歷史重走一次,未來不確定,我想說的是,你還是不會買。
總有人覺得自己是知道比特幣太晚了,所以沒能在最早期買到,但其實2013年我買的時候,比特幣已經很多人都知道了,依然不到100美金。你在今天可以說這是白菜價,但在那時,沒有人覺得這串數字應該值那個價。
普通人缺的并不是信息,而是對信息的敏感程度,和對信息的加工能力。
蘋果掉在牛頓頭上,才有萬有引力,而掉在其他人頭上,只會多出一個包。
我們日常生活中在接觸的信息就有千千萬萬,無數的信息流在我們的眼前呼嘯而過,我們每天關注了什么,抓住了什么?我們什么都沒有抓住,這就是問題。
信息的敏感度,是需要強大的跨學科背景知識你會立刻劃過去,不會在上面停留一秒鐘的時間。這說明什么?說明你沒有能力加工這段信息,它本質上是你的背景知識和它沒有任何交集造成的——不同的信息之間,就像不同的圓,圓之間不必重合,但至少要有一點交集,才能引發加工的興趣,否則信息給你跟不給你沒有差別。
為什么有些人能抓到機會,有些人不能?機會不是上天把運氣賜給了天選之子,而是每個人每天每時每刻都在接觸無數的機會,但只有那些跟新信息的交集更多的人才識別到了。
所以普通人該怎么做?只有兩條路:要么不停地擴展自己的信息邊界,要么不斷優化自己的信息源。兩者至少占其一。
擴展信息邊界,就是不斷學習和踐行,做一個停不下來的人。
而優化信息源,就是信任一些不斷拿到結果的、可信任程度更高的信息源給出的信息,淘汰那些每次看都無功而返的信息源。因為人的時間和注意力是有限的,你不淘汰它們,就會拉低你的平均信息質量,影響你的決策權重。
我記得我在2013~2015年間,只要跟父母朋友提起比特幣,全都是搖頭,甚至多數都認為我被騙了。如果我當時不優化掉他們,我就沒法從他們中間走出來。理由很簡單,他們之所以是他們,絕不是毫無緣由的,跟他們一樣就會成為他們,這就跟和胖子住在一起也會變胖一樣,因為胖子之所以是胖子,一定有不夠好的生活習慣,你吃住都在一起,就必然會沾上。
成長是痛苦的,不僅需要你付出辛勞,還需要你不斷拋離那些不夠強大的同行者,但如果你想往前走,就只能這么做,你必須有能力加工那些他們沒能力加工的知識,你也必須找到新的同伴。
我是蔡壘磊,感謝你的閱讀。
責任編輯: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