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9|瀏覽:254
“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XX幣躺著也能賺大錢”“礦機一響,黃金萬兩”……早在2017年,國內虛擬貨幣交易和相關交易所就被監管叫停,但“新華視點”記者發現,隨著近期國家明確提出對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一些不法分子趁機渾水摸魚,推出各種所謂“幣”“鏈”類高收益科技投資項目,大肆進行傳銷、非法集資活動。
文/新華社記者王淑娟、高少華、李麗靜
“炒幣群”“挖礦群”活躍
記者調查發現,近期,網絡上的“炒幣群”“挖礦群”在沉寂兩年后挖礦、游戲、發幣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詐騙活動以區塊鏈技術包裝迷惑投資者。
——以區塊鏈挖礦、兌幣為名詐騙。鄭州警方近期通報了一起涉案金額13.6億元、受害群眾7000多人的騙局。
詐騙團伙嫌疑人高某成立河南鏈鑫科技有限公司、AT交易所等多家公司,將購買的硬盤、主板、機箱貼標拼裝成所謂的“礦機”,對客戶謊稱:購買投資“礦機”就可通過挖幣、交易等方式獲得高額回報。但當客戶高額購買其“礦機”投資后,該公司又以交易平臺被黑客攻擊為由,凍結客戶兌換的數字貨幣,通過后臺操作阻止客戶提現,非法占有客戶資金。
——打著區塊鏈游戲的名義詐騙。上海浦東網警發布了一起區塊鏈養寵物的資金盤詐騙案。該項目許諾客戶養虛擬豬15天后平臺收購,就能有28%的收益。但實際上,所有交易都由平臺人員操控,甚至赤裸裸地把參與者稱作“韭菜”,最后公司卷款跑路。
——以區塊鏈名義發行“空氣幣”“傳銷幣”。一些交易平臺為吸引用戶流量和資金,提升交易規模,推出了“交易即挖礦”“平臺幣”“交易平臺融資IEO”等新玩法,部分平臺甚至上線“共振幣”等涉嫌傳銷、資金盤的虛擬貨幣。
“很多項目本身與區塊鏈無關,只是利用區塊鏈概念從事傳銷、資金盤等不法活動。”毛洪亮表示。
監管部門提醒投資者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近期,上海監管部門特別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不要將區塊鏈技術和虛擬貨幣混同,虛擬貨幣發行融資與交易存在多重風險,包括虛假資產風險、經營失敗風險、投資炒作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