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9|瀏覽:254
Swarm實現了哪些功能?隨著Web2.0的占領,P2P的革命也在加快步伐。最終,P2P能夠提供與以前只有在大公司及其數據中心的幫助下才能實現的相同的可用性和吞吐量。更重要的是,用戶保留了對其數據的更多控制權和自由度。這種數據分發方式具有顯著的彈性,即使面對強大且資金充裕的實體的攻擊也能夠繼續運行。然而,現有的P2P文件共享模式并不適合提供人們期望在Web2.0上的Web應用程序中獲得的交互式、響應式體驗,并且未考慮到經濟學或博弈論的概念。
Swarm的開發進展如下:Swarm1.0預計將于今年第二季度發布,2020年初,該項目團隊創建了一個新的Swarm網絡,并與舊網絡平行存在。2020年6月發布了SwarmAlpha版本,此版本奠定了基礎和Bee客戶端基礎協議,2020年8月發布了Swarm夏季版,添加了新功能并解決了Alpha版中的錯誤,2020年9月發布了SwarmBeta版本,為dApp開發人員啟用了新功能,2020年11月發布了SwarmLive版本,增強了穩定性并改善了性能,實現了Swarm1.0的所有高級功能,2021年1月至今發布了2個新版本,分別是SwarmBee的新版本和Bee-js庫的Alpha版本。
SwarmToken經濟模型中,BZZToken是Swarm的功能性(UTILITY)Token,同時也用于帶寬和存儲獎勵。BZZ初始供應量為62.5M,最低起拍價為0.32DAL,由Curve平臺提供流動性。Token的分配包括私募占50%、團隊占20%、基金會占7%、基礎設施建設占10%、DAPP補助占10%和空投占3%。要得到BZZ幣,節點必須達到一定的品質和網絡帶寬要求,并在Swarm主網上進行身份驗證。根據資訊可以得知,BZZ驗證是Swarm主網上數據傳輸的直接證據。
熱點:以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