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9|瀏覽:275
針對全球金融行業風險,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安聯保險近日發布了名為“2021安聯風險晴雨表”的報告。該報告指出,在金融業風險排行榜上,網絡風險位列首要風險。
根據安聯保險集團全球企業及特殊風險部對900多名金融行業從業者進行的調查,網絡事件、新冠疫情流行和業務中斷是前三大風險。其次是法律和監管法規的變化,尤其是環境社會治理和氣候變化。信貸風險的上升和持續低利率環境等宏觀經濟方面的風險排名第五。
此外,安聯保險集團全球企業及特殊風險部還對過去5年保險業的7654宗保險理賠案進行了分析,這些理賠價值約為8.7億歐元(約合80億元人民幣)。所有理賠案所反映的趨勢都與“2021安聯風險晴雨表”的研究結果相一致,網絡事件是導致損失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網絡犯罪。
根據調查,安聯保險認為,盡管金融企業在網絡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但仍面臨廣泛的網絡威脅,包括商業電子郵件泄露攻擊、勒索軟件、自動取款機遭受攻擊或數字化供應鏈攻擊等。尤其是金融行業由于依賴第三方服務提供商而存在的潛在脆弱性。大多數金融機構現在都在使用云服務,這使得他們越來越依賴于數量相對較少的云服務商,但是,一旦發生問題,金融機構將面臨相當大的業務中斷風險以及第三方責任。網絡安全事件已經導致了巨額理賠,保險公司需要關注越來越多與技術相關的理賠,包括對企業董事在重大隱私侵犯后的理賠等。還有其他案例與欺詐性付款指示和“假總裁”騙局有關,涉案金額已高達數百萬美元。
對于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安聯保險認為,金融業應該充分認識到低利率、政府債務上升等現狀,市場的大幅調整可能導致投資者和股東對公司提起訴訟,增加償付能力失衡等可能給金融機構自身的資產負債表帶來額外壓力。同時,由于疫情的影響,網絡犯罪有所上升,更多人在家辦公和使用電子交易等,加劇了網絡風險的曝露。
安聯保險集團全球企業及特殊風險部北美網絡、技術和媒體主管ThomasKang表示,“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可能是網絡安全鏈上的薄弱環節。最近,我們的一位銀行客戶遭受了大規模數據泄露,原因是第三方供應商在停止運行硬件設施時未能及時刪除個人信息。金融機構在管理云服務帶來的風險時,與優質的云服務提供商合作是一種方式,因為客戶將大部分網絡安全責任委托給了第三方。”
新技術應用,如人工智能(AI)、生物識別和虛擬貨幣等,可能會帶來新的風險和責任。監管和合規對這些領域的風險開始高度關注。在人工智能方面,美國針對“信用評分算法中的無意識偏見”展開了監管調查,與收集和使用生物識別數據相關的訴訟也已發生。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數字或加密貨幣這最終將給金融機構帶來運營和監管風險,包括潛在資產泡沫的不確定性,以及對洗錢、勒索軟件攻擊、第三方責任,甚至是“挖礦”或創建加密貨幣(因消耗大量能源而引發環境社會治理關注)。
環境社會治理也是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之一。自2018年以來,全球已推出超過170項環境社會治理監管措施,其中歐洲處于領先地位。監管要求提高,加上各司法管轄區監管方法的不一致,以及缺乏可用數據,給金融服務提供商帶來了重大的運營和合規挑戰。安聯保險集團全球企業和特殊風險部金融機構全球主管大衛·范登·伯格表示:“在解決環境社會治理問題方面,金融業領先于許多其他行業。盡管如此,這一問題仍將是未來數年構成風險的重要因素。”他還表示,“社會和環境趨勢日益成為監管變化和連帶責任的主要原因,信息披露和主動報告可以幫助企業及其董事會更容易履行責任。”
該報告還分析了理賠趨勢的變化。近期產生的大額理賠以及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在重構保險市場,表現為保險定價調整、保險公司對風險選擇收緊,以及除傳統保險外對其他風險轉移解決方案的興趣日益增加。
報告指出,保險正逐漸成為金融機構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正與保險公司合作以管理自身風險、滿足監管對資本的要求,或利用自保保險公司來彌補保險市場的變化,或為難以獲得詢價的風險提供資金支持等。
(編輯李波) 來源:證券日報網冷翠華
熱點: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