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8|瀏覽:251
數字貨幣正在以超乎人們想象的速度進入日常生活。然而,社會上關于數字貨幣的疑問還有很多,比如數字貨幣與移動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有什么區別,數字貨幣相對于紙幣有什么優勢,紙幣會不會在短期內消失等問題需要厘清和解答。
其實,央行數字貨幣早在今年4月就開始在雄安新區、深圳市、成都市、蘇州市進行試點。同時,國外的數字貨幣發展也在加速進行,英國、日本、瑞典、新加坡等多個國家都在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
數字貨幣的出現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它從理論走向現實,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極大地優化了貨幣的支付功能,甚至有可能重塑金融模式。未來,數字貨幣發展面臨機遇和挑戰并存,但發展趨勢不會改變,發展前景非常光明。
從數字貨幣的本質來看,數字貨幣是以數字形式存在的貨幣。狹義上說,數字貨幣僅指純數字化、沒有物理載體的貨幣;但廣義上來看,數字貨幣還包括以電子形式存在的貨幣。
與電子貨幣不同,數字貨幣是通過計算機等電子渠道進行支付的貨幣,而電子貨幣背后仍然是實物現金,是紙幣環境下現金支付的替代方式,各種移動支付就屬于這一類。
數字貨幣也不同于虛擬貨幣,虛擬貨幣是由私人機構發行、被某個群體的成員使用并接受的數字貨幣,網絡空間中各種代幣以及比特幣、以太幣等都屬于這一類。
電子貨幣是支付渠道或方式的變化,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貨幣的形態。虛擬貨幣沒有法定地位,缺乏國家主權背書,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因此并沒有成為法定數字貨幣。
換句話說,央行數字貨幣才是真正的貨幣,也是我們關注和討論的數字貨幣。盡管它沒有改變貨幣但卻改變了貨幣的形態。
數字貨幣研究與試驗目前正在快速推進。在我國的情況下,法定數字貨幣的一些情況正在逐漸明確。
從根本上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人民幣的數字化。央行數字貨幣主要是替代流通中的現金M0,而不是狹義貨幣M1和廣義貨幣M2。這是因為,狹義貨幣M1和廣義貨幣M2已經基本實現了電子化或數字化。因此,央行數字貨幣不會支付利息。
央行數字貨幣通過設置交易限額等方式,既可以有效推動零售支付的發展,又可以在這個過程中以可控的匿名性方式讓央行了解貨幣交易方等信息,有助于反洗錢等工作的開展。在數字貨幣發行中,央行和商業銀行
熱點:數字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