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8|瀏覽:259
在昨天的文章中,良心哥提到了一個觀點,即“老礦幣”和“新礦幣”。
過去的礦幣主要依賴能源消耗來挖礦,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消耗大量電力讓機器運轉來產生幣。然而,這種能耗型的挖礦現在受到了政策的影響較大。
而新型的礦幣目前主要集中在儲存領域,比如Fil、Chia和Swarm。這些礦幣是通過存儲進行挖掘,并且并不依賴于電費,而是對存儲空間、帶寬和穩(wěn)定性有一定要求,這也是為什么這些機器通常存放在IDC機房的原因。
可能很多人都見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比特幣就沒有區(qū)塊鏈”。
但良心哥想在這句話的基礎上補充一句:“沒有挖礦就沒有比特幣”。
回顧比特幣過去12年的發(fā)展史,恰恰是穩(wěn)定的挖礦算法維持著比特幣網絡的運行。
從2017年的大牛市到現在,整個市場經歷了三輪牛熊周期,在這段爆發(fā)式增長的周期中,各種新的挖礦方式層出不窮,從幣圈、盤圈、IEO、IDO,到DeFi上的流動性挖礦、質押挖礦、抵押借貸挖礦。
經歷了百轉千回之后,大家逐漸認識到——挖礦才是整個區(qū)塊鏈行業(yè)最強的共識。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說,挖礦是剛需。
這實際上也是大家集體選擇的結果。
如果要持有有價值的主流幣,你是選擇購買還是選擇挖礦?
大家都不傻。
因此,當比特幣等老礦幣受到打擊時,挖礦需求不會消失,只會遷移。
拉胯的Chia 其實很早之前,良心哥就給Chia下了定論,認為它只是低配版的Fil。
只是由于不需要抵押幣,導致挖礦成本很低,再加上前期收益較高,造成了那些沒有進入Fil的投資者紛紛加入了Chia網絡。
即使硬盤價格飆升,他們也還是加入了。
但由于沒有抵押幣和鎖定期釋放機制,Chia的礦工只是簡單地挖礦、出售,雖然比特幣和以太坊也是這樣,但在比特幣和以太坊面前,Chia只是兄弟中的弟弟。
良心哥還做了一個經濟模型,闡述了以下四個邏輯。
1.隨著時間的增加,全網算力不斷增長。
2.隨著時間的增加,礦工的單P產幣量越來越低。
3.隨著時間的增加,全網的產幣總量不斷增加,而由于缺乏實際應用,拋售壓力將越來越大。
4.隨著拋售壓力的增大,Chia的幣價只會越來越低。
這導致除了硬件制造商和頭礦玩家能夠賺錢外,其他人在長時間內都在努力回本,估計在一年內是沒有回本的希望的,就像昨天文章中留言的一位粉絲說的那樣。
良心哥在三月底獲得消息準備投資硬盤,但最終沒有實施,后來他干脆放棄了,不再考慮入場,并沒有帶領社區(qū)用戶入場,現在看來這次他又成功地躲過了一劫。
在Chia火爆時敢于唱空的人,全網真的很少。只不過事實再次驗證了良心哥的判斷。感興趣的人可以回顧一下相關文章。
現在牛市尚未結束,韭菜們依然持幣看漲,外圍資金也在逐步試探,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BZZ。
他們的邏輯也很簡單:我在Chia上沒有搶到頭礦導致沒有回本,BZZ的主網還沒上線,我肯定能搶到頭礦,還能不回本嗎?
如果連V神站臺的項目都回不本,那我就認了!
強背書,強操盤 昨天良心哥說過,不管V神是否站臺,對韭菜來說他已經站臺了。眾口鑠金,說你站臺了,你就是站臺了,不要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