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瀏覽:253
國內對虛擬貨幣“挖礦”有一定限制,但是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市場前景依然存在。挖礦產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包括上游的礦機和挖礦芯片生產商,中游的挖礦活動,以及下游的交易平臺。
火幣大學校長兼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于佳寧表示,發改委將挖礦從淘汰產業中刪除是正常的調整,有利于促進專業芯片制造領域的創新。他認為礦機制造是高技術制造業,采用專用芯片與傳統的通用芯片不同。目前正處于通用芯片向專用芯片轉變的過程中,而礦機制造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專用芯片的設計能力。
在烏鎮舉行的世界區塊鏈大會上,與會的礦業從業者對目錄的修改更為樂觀一些。他們認為市場會更大,吸引更多投資,但是競爭也會更加激烈。他們已經做好了迎接大資金和客戶進入的準備。
虛擬貨幣挖礦一直是一個用電大戶。據統計,2018年全球挖礦用電需求達到120萬億-140萬億瓦時,相比之下,全球電動車的能源消耗到2025年預計只有125萬億瓦時。
目前國內一些礦場為了節省電費會在不同季節遷徙到不同地方。他們會選擇豐水期去水電充沛的地區,枯水期則去風電充沛的地區。國內電費由國家發改委統一定價,每個省份稍有調整。在四川、新疆等地資源豐富的地區,礦場可以購買“棄電”以獲得比市場價便宜的電。于佳寧認為這種做法實際上是一種資源的循環利用。
關于挖礦的爭議主要包括對中國供電業務發展的影響以及消耗能源是否有價值的問題。目前這些問題還沒有形成社會共識。
調整后,礦池負責人哲亮表示他們可以和稅務部門討論將電費作為成本報稅這個問題了。之前虛擬貨幣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