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瀏覽:277
在從嚴整治的情況下,北京商報記者也發現,已有多家機構在推出數字貨幣支付解決方案,號稱可利用集成系統、區塊鏈技術等解決虛擬貨幣交易的入金、出金等結算問題。
在分析人士看來,這種新支付渠道本質上是將泰達幣完成與其他數字貨幣的自由兌換。看似多了一個更為合規的渠道,但本質上與舊通道并無沒有區別,易成為洗錢、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活動的“溫床”。
傳統通道遭“封殺” 虛擬貨幣交易一直是監管清查的重點,據了解,火幣網OTC交易中使用的第三方交易通道為自行開發,由收款方自行提交收款二維碼,付款方掃碼支付,并非使用了第三方交易接口。1月29日上午10時24分,北京商報記者登錄火幣網官網發現,在火幣網法幣交易一欄列出的一鍵購買信息中,微信支付、支付寶等依然在列。另在大宗交易以及普通交易中,微信等付款方式也被頻繁使用。
針對此事,北京商報記者分別向支付機構求證。微信支付表示,并未為相關虛擬幣提供交易支持,針對火幣等數字貨幣交易所OTC平臺上所顯示的微信支付圖標為平臺方自主行為,騰訊已經發函溝通令其進行下架處理。支付寶也稱,堅決拒絕為虛擬幣網站提供收單服務。目前所排查到的虛擬幣交易平臺,支付寶均未提供收單服務。如果發現已接入商戶有涉及虛擬幣交易的行為,也會發現一起,清退一起。針對有平臺違規使用支付寶LOGO的行為,也將采取法律手段。對于違規使用支付寶進行虛擬幣交易的用戶,一經核實,將會對賬戶進行限制收款等處罰。
事實上,自2017年9月起,央行就會同相關部門在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框架下,指導地方政府清理整頓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和ICO活動。截至2018年5月,110個網站(包括火幣網、幣安網等交易平臺)已被屏蔽。從第三方支付巨頭來看,騰訊早在2017年9月、2018年3月的大型專項清理工作中,就分別對部分公眾號涉嫌發布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信息進行限制功能甚至賬號被永久封停。支付寶目前已經排查并關閉了約3000個從事虛擬貨幣交易的賬戶。
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大力整治虛擬貨幣支付通道的原因,資深區塊鏈專家何南野分析認為,虛擬貨幣的隨意交易,很容易引發洗錢、傳銷、金融欺詐等行為,反洗錢已經成為近幾年金融業監管的工作重點,第三方支付機構也是為了響應監管要求。此外,對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也是保護其自身的一種行為,因為在實踐當中,很多的虛擬貨幣交易是騙局和欺詐高發區,很多投資者被騙后,可能會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賠償,無形之中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聲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
逃避監管 在各項整治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目前已有多家機構在推出數字貨幣支付解決方案,號稱可利用集成系統、區塊鏈技術等解決虛擬貨幣交易的入金、出金等結算問題。北京商報記者以購買數字貨幣支付通道為由,接觸到了一位交易人員,據他介紹,目前使用的數字貨幣兌換平臺主要以當下最火熱的USDT/泰達幣作為主要流通貨幣。用純撮合模式將場外數字貨幣兌換和數字貨幣收款結合,開發API接口,將服務作為插件嵌入場景中,主要為IT、金融、貿易等行業服務。
上述交易人員稱,“網聯成立后,要求第三方支付平臺必須接入網聯,這對金融業務有很大的限制,而數字貨幣支付是通過加密數字出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