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6|瀏覽:263
虛擬貨幣并沒有對全球各國帶來實際的好處,反而浪費了很多社會資源,并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
正因為如此,目前大部分國家都不承認虛擬貨幣的地位,甚至明確指出它是非法貨幣。我國央行也開始采取措施整頓虛擬貨幣交易。
2021年6月21日,央行發布通告,要求銀行和支付機構不得為比特幣交易提供服務,并對相關機構進行約談。
這次通告明確要求銀行要履行身份識別義務,需停止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開戶、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產品或服務。同時,各機構需排查虛擬貨幣交易所和場外交易商的資金賬戶,及時切斷交易資金支付鏈路。此外,還需分析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的資金交易特征,加大技術投入,完善異常交易監控模型,提高監測識別能力。同時,要完善內部工作機制,明確分工,壓實責任,確保監測處置措施得以有效落實。
央行通告發布后,各大銀行紛紛回應,即刻中斷與比特幣的關聯,禁止為比特幣交易提供服務。
央行之所以禁止銀行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表明虛擬貨幣帶來的負面影響遠遠超過其對社會的正面貢獻。這些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虛擬貨幣擾亂了金融市場。金融市場非常嚴肅,各國對其進行嚴格監管,特別是貨幣領域。而虛擬貨幣企業通過開發各種虛擬貨幣,仿佛自己成為了“央行”。然而,虛擬貨幣并非真正的貨幣,只是數字產品。現在,它被當作貨幣進行交易,并且沒有受到任何監管,這完全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其次,虛擬貨幣為非法交易提供支付工具。虛擬貨幣因其不受限制的特點受到犯罪分子的青睞,成為主要的交易工具。比如,很多人利用比特幣進行洗錢。僅僅需要購買幾枚比特幣,就可以洗掉幾百萬的資金。這給社會造成了巨大損失,也促使犯罪分子進一步活躍,加劇了販毒、搶劫、詐騙、行賄受賄、軍火販賣和恐怖活動等犯罪行為。
此外,虛擬貨幣損害了小投資者的利益。虛擬貨幣已經嚴重脫離監管,出現大起大落是常態。一些人因此成為暴發戶,但更多小投資者蒙受了損失。這些小投資者盲目進入虛擬貨幣市場,成為被操縱的對象。有些人可能在一天之內損失數十萬甚至幾百萬元。如果不加以制止,可能會發生更嚴重的情況。
最后,虛擬貨幣浪費了大量電力資源。虛擬貨幣只是數字產品,盡管它能推動電腦、挖礦機和發電設備等銷量,對經濟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然而,虛擬貨幣消耗的電力遠遠超過其帶來的價值。根據劍橋大學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的數據,到2021年5月7日,全球比特幣挖礦的年耗電量約為1348.9億度,居全球國家之首,超過了瑞典一年的總耗電量。
由于虛擬貨幣的負面影響遠遠超過其對社會的正面價值貢獻,各國央行加大了對虛擬貨幣的打擊力度,以使金融市場恢復正常狀態。只有將金融活動納入金融監管框架,才能為社會帶來積極的作用。
來源:大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