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6|瀏覽:275
然而,隨著事態的發展,情況開始變得不妙。讓我們逐一分析。
1. 以太坊基金會駁回了對swarm項目的認可,這一出烏龍導致許多公司之前的宣傳變成了失敗的打臉。
2. 在6月21日至8月2日期間,礦機不知道在干什么,傻傻地等待著嗎?布置了節點的人會怎樣想呢?
3. 高額的電費和網費會產生巨大負擔。以11.8萬的32個節點計算,一個節點一個月的費用是300元,32個節點一個月就是9600元,一年費用達115200元。三年的話更是一個巨大數字。
4. 投訴風險。如果出現這種連鎖反應,最終肯定會面臨投訴風險。交了錢卻虧損,還需要不斷交錢,不斷虧損。這樣做肯定會讓很多人不滿意,情況就會變得更加糟糕。
5. 質押機制使得你難以決定是否停止。如果要你挖三年,并在停止后扣除質押的代幣,加上高額的網費,你又無法負擔。這時就是前有狼后有虎,你會如何選擇呢?
6. 產量未定。現在大家都在聚焦產量未定,但內心其實還有一個美好的期望。但是礦圈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賺錢了,參與人數增加,人數增加,產量下降。如果幣價上不去,那么眾多私募就會有利潤。
7. 投訴風險。如果出現這種連鎖反應,最終肯定會面臨投訴風險。交了錢卻虧損,還需要不斷交錢,不斷虧損。這樣做肯定會讓很多人不滿意,情況就會變得更加糟糕。
8. 礦場跑路風險。許多公司都押注在bzz項目上,畢竟熱度如此之大,如果自己的礦場虧損且客戶投訴不斷,最終會演變成怎樣的局面呢?
9. 大環境風險。有沒有人上過國外的網站查詢?這種大規模的造勢和宣傳主要局限在國內范圍內,出國后幾乎無人問津。所謂的國外節點只是購買的國外服務器而已。
在如此多的不確定性下,大力推動bzz項目就像一場豪賭。即使購買了,也是冒著風險。面對如此多的不確定性,你是選擇觀望還是參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