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6|瀏覽:29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助理主任、中國事務主任黑爾格·貝格爾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在后疫情時代將實現更平衡復蘇,為全球經濟帶來積極溢出效應。
隨著中國勞動力市場活躍度不斷提升、收入和消費持續增長,IMF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將進一步增強。貝格爾認為,過去40多年,中國經濟表現令世界矚目。面對疫情沖擊,中國在金融領域改革沒有停止,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為外資投資境內資本市場提供便利。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步。貝格爾認為,隨著中國穩步推進經濟再平衡,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開放市場,中國經濟的彈性和韌性將不斷增強,保持對外國投資的吸引力。
貝格爾認為,中國是全球貿易復蘇的重要貢獻者。中國經濟的快速恢復提振了貿易伙伴和其他國家的需求。他表示,中國經濟可以在關鍵領域繼續推動改革,提高生產率,確保未來高質量發展。
對于中國目前推進的數字貨幣研發,貝格爾表示IMF密切關注。他認為,中國央行推進的數字貨幣將有效促進普惠金融和提高支付效率。它可以將支付服務的覆蓋范圍擴大到沒有銀行賬戶的家庭,并降低家庭和小型企業的交易成本,還能有針對性地提供財政支持,提高公共財政的透明度。
貝格爾贊賞中國為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采取的一系列舉措,并呼吁各國努力維護多邊主義、共同戰勝疫情。他表示,很高興看到中國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并正在向一些國家提供疫苗。中國為實現疫苗IMF歡迎中國作出的“中國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這有利于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他認為,這是一項世界各國必須共同承擔的緊迫任務。
(本報華盛頓2月8日電) 責編:王丹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