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6|瀏覽:249
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局長吳政平表示,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戰略部署和發展方向,為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創新驅動力。2019年,中國的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36.2%,在全球排名靠前。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規模不斷擴大,貢獻不斷增強。十四五規劃綱要將數字經濟而數字中國建設的熱潮已經興起。該局聯合中興通訊等伙伴推出的5G賦能數字經濟系列活動,旨在探討在新的發展階段如何構建新的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并將舉辦4期活動,大力推動產業數字化,賦能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培育數字經濟的新動能,催生新的產業、新的業態、新的模式。
深圳市正抓住數字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努力打造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市商務局副局長池衛國表示,深圳市正在加快推動全市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發展,計劃到2023年,全市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突破1900億元,年均增速為6.5%,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數字經濟產業是深圳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重點在供給和需求兩方面推動發展。2020年,深圳建設了4.6萬個5G基站,在5G標準制定、技術創新、產業帶動和生態孵化等方面具有先發優勢,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知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教授魏杰在論壇中表示,除了重視保民生和促進創新,我們還必須重視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爆發。他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必須關注兩個“警戒線”:赤字率和宏觀負債。赤字率控制在3%左右較為合適,同時我國去年年底的負債率約為280%,比原先預期的250%要高,這也值得關注。在貨幣方面,需要關注GDP增長速度和M2增長速度兩個指標,因為GDP代表著財富增長,而M2代表著貨幣增長,如果貨幣供應過多可能會導致通脹或資產泡沫。
他還提到,我們還需要關注銀行體系的貸款不良率、資本充足率、治理結構強化以及債券市場等方面,金融風險還涉及到房地產、互聯網金融、外匯和股市等多個領域,需要綜合考慮,嚴防金融風險的爆發,因為這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在風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偉透露,根據最新統計數據,2020年我國的數字經濟規模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