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瀏覽:260
Swarm挖礦并沒有自己的獨立區塊鏈,它只是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一個智能合約。與之不同的是,Fil幣有自己的獨立區塊鏈。Swarm由鏈上和鏈下兩部分組成。鏈上使用的是以太坊區塊鏈,存儲與其發幣BZZ相關的信息;鏈下部分則是存儲內容分發、節點交互等信息。
之前的消息稱Swarm主網將于6月份正式上線,但目前看來可能要延期到7月。目前正處于最后的測試空投階段,全網礦工正在競爭挖掘一百萬枚BZZ進行空投。測試網空投獎勵總量為100萬枚BZZ。官方將從參與測試的節點中隨機選擇35個節點只有與“蜂后節點”產生數據交互獲得的支票才是有效的票據,才能最終兌換主網BZZ。
當前的挖礦階段就是Swarm的頭礦階段。根據目前獲得的信息,Swarm主網上線后,挖礦將需要抵押BZZ幣,而第一時間的BZZ幣來源只能是空投階段的一百萬枚BZZ幣。換句話說,主網上線時,全網可用的BZZ幣數量將非常有限,因此頭礦的意義非常明顯。
一般來說,人們認為礦機配置越高,節點數量越多,獲得支票的機會就越高。但事實并非如此,對于礦機的其他組成部分來說,穩定運行就足夠了。即使是最好的設備也有自身的上限,否則成本會很高。根據我們總結的數據來看,一體機最多能達到50個有效節點,最少是30個。也就是說,即使放入60個硬盤節點,最終有效節點也只有30到50個。
研讀Swarm的白皮書,里面并沒有明確告訴我們挖礦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目前大家的猜測是與帶寬、CPU、內存、硬盤等配置因素有關,但哪個最重要仍然不得而知。據我們根據實測和數據監控得出的結論是,第一重要的是IP地址和地區,獨立的外網IP地址和相同配置不同IP的出票率完全不同。第二重要的因素是硬盤容量。第三重要的因素是帶寬。當然,這些僅供參考,具體還需要等主網上線后進行詳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