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瀏覽:242
中國是比特幣算力的主要提供者,國內多地關閉礦場,全網算力急劇下降。根據Glassnode的數據,6月27日,比特幣昨日全網算力跌至61EH/s,回到了2018年底礦難前水平。7月3日,全網平均算力回升至97EH/s,排名前十的礦池算力上升,但與兩個月前的數據相比(5月4日全網算力約為184EH/s),仍相差很遠。
全網算力下降不僅引起礦業從業者的關注,也對持幣者帶來了風險,比如51%攻擊。如果某個節點擁有超過全網51%的算力,就能夠實施雙重支付和撤銷交易等操作。一般情況下,比特幣網絡幾乎不可能發生這種情況,因為攻擊者考慮到成本和收益后會發現不劃算。但是采用POW機制且全網算力較小的幣種需要特別警惕這一風險。
2020年8月,以太經典(ETC)遭受兩次51%算力攻擊,導致價格跌至6美元左右,部分主流交易所甚至下架ETC,給人們帶來了教訓。幸運的是,ETC吸取了教訓,一個月后推出了抗51%攻擊的MESS方案,并且回到了正常市值水平。
攻擊者能夠快速獲得全網51%算力,也得益于礦業的成熟化所創造的“有利條件”。由于POW機制需要大量硬件和能源,為降低礦工的準入門檻,行業中出現了提供算力租賃和控制多數算力的礦池等角色。如果大的算力租賃方對需求者缺乏警惕,或者幾方勢力合作,單個節點有機會在短時間內獲得超過51%算力。
有一個網站叫Crypto51專門統計了針對不同數字貨幣進行1小時51%攻擊所需花費的成本。以目前的信息來看,可以用不到100美元的成本攻擊以下小額幣種(按市值排名):
這些數據只是理論值,并不是鼓勵或幫助實施攻擊,而是為了引起項目方對此類風險的關注,以及讓人們討論去中心化存在的潛在問題和解決方案。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認為,考慮到能源消耗和安全性問題,從POW轉向POS是正確的選擇。盡管POS機制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財富集中,但在安全性問題上,POS要優于POW。
隨著近兩個月來政策收緊,國內很多礦場關閉或遷移,除了討論行業現象,項目方和持幣者都應關注這背后帶來的幣種安全性問題。
熱點: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