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瀏覽:252
文|肖余林 責編|王曄
封面執行|王曄 策劃|劉克麗 校對|劉芳佐
NFT(非同質化代幣)正在成為繼比特幣之后,大規模出圈的另一種加密數字貨幣。NFT擁有比特幣沒有的諸多本事,每個NFT獨一無二、不可替代、交易透明。NFT正在帶來一個數字資產化的時代,你應該知道它是啥。
NFT獨一無二不可替代
NFT英文全稱為Non-FungibleToken,中文叫非同質化代幣,數字加密貨幣的一種。
NFT和比特幣一樣,被記錄在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戶上,跟比特幣不同的是,每個NFT都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個區別。你有一枚比特幣,我有一枚比特幣,我們互相交換,等于沒有交換,我們賬戶里的數字沒變,誰都不虧。
但同為加密貨幣,NFT不一樣。你有一個NFT,我有一個NFT,我們可以互相交換,但我們不會這么做,因為你可能會吃虧。
你用球星簽名的海報跟我交換一個表情包,你愿意嗎?球星簽名的海報和表情包都可以做成NFT,這兩個NFT互相交換,顯然不能等于沒交換。
這個例子在于幫我們理解NFT獨一無二的特點,這一特點又由它的技術決定的,我們不再展開。
比特幣是一種原生幣,馬斯克提到說,比特幣是一種黃金,是現金的替代品。雖然這個觀點有待商榷,但至少很形象了。
標記數字資產的所有權
NFT是一種代幣,它提供了一種標記原生數字資產所有權的方法。簡單粗暴的理解是,NFT標記了誰擁有某一數字資產,它是一種“憑證”,可以代替數字資產本身來交易和流通。交易NFT,就是交易數字資產的所有權。
由于NFT獨一無二,比特幣沒有這個本事。NFT記錄在以太坊的分布式賬戶上,又保證了“憑證”的安全可靠和一定意義上的“永久性”。
數字資產確權,“復制粘貼”失效
NFT火起來開始于藝術收藏圈。今天,藝術家、創作者的作品常常是數字作品,比如一首歌、一副畫、一段影片。任何人都可以復制粘貼這些作品,從而得到一件一模一樣的,這里沒有真偽的概念,著作權、所有權也理不清楚,這是互聯網的“bug”。
盧浮宮里的蒙娜麗莎是真跡,其它的都是復印件,沒有人會花真跡的價錢,買一份復印件,這是因為我們確信要賣給我們的這件不是真的。這里的確定性很重要,NFT給了數字作品這種確定性。(題外話,其實盧浮宮里的作品,我們只是傾向于相信是真的,是不是真的我們也不確定,NFT把這種不確定也cover掉了。)
著名藝術品拍賣行佳士得把八零后網絡藝術家Beeple的作品“每一天:頭五千天”做成一個NFT,拍出了6930萬美元的天價。
馬斯克女友Grimes的10件NFT畫作在20分鐘內賣出了580萬美元。
推特聯合創始人JackDorsey將自己于2006年發出的第一條只有5個單詞的推特制成NFT拍賣,賣出300萬美元。
NBA球星把經典的比賽視頻制成NFT售賣,這些NFT每次被轉賣,球星都會獲得收入…...
這些例子里提到的畫作、推特、視頻,所有網友都可以觀看、復制粘貼到自己的電腦里,但由于被NFT過,這些網友復制粘貼得到的,就成了一種“復印件”。被交易的是——有價值的部分——NFT所標記這些作品的著作權、所有權?;ヂ摼W的“bug”被解決了。
讓有價值的“沙子”變成資產
說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