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3|瀏覽:316
美聯儲理事萊爾·布雷納德近日在CoinDesk2021討論大會上發表關于數字貨幣的演講,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隨著數字化經濟發展與數字金融服務需求增加,全球數字化轉型按下加速鍵。
全球主要央行對于數字貨幣的態度發生重大轉變,開始加快研發與試驗進程。
央行數字貨幣(CBDC)正在成為全球金融現代化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方向,多國數字貨幣安排與跨境支付備受關注。6月,國際清算銀行(BIS)發布了新一期CBDC使用情況的調研報告,本次報告有50個國家的央行給出有效回答,這份《CBDC跨境使用可能性調研》顯示,很多國家的中央銀行正在積極考慮這些圍繞CBDC的跨境問題,這些國家中約三分之二的企業已經在進行CBDC試驗和試點。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趙雪情指出,全球央行中超半數都在積極探索CBDC的使用,該進展可能會引發全球支付生態的深刻變革,跨境支付成為CBDC重要的探索方向。
全球央行加快數字貨幣探索與試驗。國際清算銀行最新調查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約86%的央行正在研究CBDC的潛力,60%的央行正在開展相關技術試驗。近期,全球主要央行加快CBDC研發進程。美聯儲審慎推進數字美元項目,鮑威爾表示將在今夏發布美國CBDC研究報告;歐洲央行公布數字歐元咨詢案意見結果,加速數字歐元研發,有望在5年后投入使用;日本央行已正式啟動數字貨幣第一階段的驗證性測試,后續將開展數量限制設定、終端用戶測試等工作;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探討發行零售數字港元的可能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聯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七個國際組織正面向全球征集CBDC解決方案。
跨境支付成為CBDC重要探索方向。CBDC跨境支付能夠極大地提高支付便捷性和安全性,降低支付成本,進而提升國際經貿往來的支付結算效率。BIS的調查顯示,全球超過一半的央行認為跨境支付效率是使用CBDC的關鍵動力之一。當前,一些央行已經展開相關探索,研究合作的可行性。例如m-CBDCBridge(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由中國人民銀行、國際清算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央行、阿聯酋央行等合作,探討分布式賬本技術(DLT)在跨境支付金融基礎設施方面的潛力;ProjectJura項目,由法國央行、瑞士央行、國際清算銀行等共同實施探索兩家批發型CBDC的跨境結算,及在DLT平臺上的數字安全。
CBDC跨境使用仍面臨風險。雖然跨境支付成為CBDC的重要探索方向,但多數央行對此存在擔憂,并未明確其跨境使用的前景方向。根據BIS調查,約25%的央行正在考慮是否允許外幣CBDC,但只有8%的央行考慮在其他國家使用本幣CBDC。除了技術標準、基礎設施等因素,CBDC跨境使用尚存在一定風險。一方面,CBDC跨境使用將致使“數字美元化”。接受外幣CBDC使用,將在支付與金融交易領域對本幣產生替代效應,特別是對于國內經濟不穩定、本幣高通脹的國家,接受全球穩定幣或外幣CBDC可能加劇內部風險。另一方面,CBDC跨境使用將加大宏觀管理難度。宏觀經濟管理與對外經濟合作將變得更加復雜,避稅等違法行為監督面臨挑戰,本幣、外幣CBDC無序流動將加劇市場波動。目前,大多數國家在國內對于使用外幣進行交易沒有任何限制,僅26%的受訪央行有此類限制。但是,根據BIS調查,如果外幣CBDC在國內被廣泛使用,近三分之一的央行表示可能會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