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2|瀏覽:368
根據摩根大通的數據,散戶投資者在本季度已購買了超過18.7萬枚比特幣,而去年四季度曾購買了20.5萬枚。與此相比,機構投資者在本季度購買了約17.3萬枚比特幣,去年四季度則購買了近30.7萬枚。這意味著在去年機構投資者大舉入場推動比特幣上漲之后,散戶們開始在高位買入,他們的買入量逐漸與大型銀行和機構持平,比特幣市場正在逐漸擺脫機構投資者的主導地位。
外匯經紀商Oanda Corp的高級市場分析師Ed Moya指出,最近因為非同質化代幣(NFT)的熱潮,美國散戶再次活躍起來,并且每人都收到了1400美元的刺激支票。他說:“對于很多交易加密貨幣的散戶來說,比特幣是新冠疫情期間的謀生之道。之前網紅股的大起大落讓很多人虧損,但比特幣一直保持著看漲趨勢,大多數人都賺到了。”
3月13日,比特幣首次突破6萬美元關口,并在隨后的周日進一步上漲至6.1萬美元。今年三個半月來,比特幣的價格已經翻倍,從去年底的2.9萬美元漲至歷史新高,相當于漲了13倍。在機構投資者的推動下,比特幣在去年漲了十倍,僅第四季度就上漲了170%。
受比特幣的帶動,排名第二的加密數字貨幣以太坊也在周末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周一亞洲時段午盤后,比特幣迅速跌破5.5萬美元關口,24小時內跌幅達9%。這導致其他主流加密貨幣也出現了大幅下跌。然而,在周一美股午盤前,比特幣又“我們現在面臨著印鈔行為的未知領域,而比特幣恰好是現實情況的反映。與其說是泡沫,不如說比特幣是最后一個還在運行的火災報警器。”
美國市場分析公司Decentrader的聯合創始人Philip Swift認為,7萬美元才是比特幣下一個止盈點。倫敦Nexo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和管理合伙人Antoni Trenchev表示,每一次價格回調都是買入的機會,是蓄勢待發的時機,比特幣的韌性堪稱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