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2|瀏覽:249
隨著FIL的項目的大火,分布式存儲項目如雨后春筍般產生,又有大量的如流量般隕落,在這個里面,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憂。那么如何盡可能地去了解清楚哪些項目有潛力,哪些項目就是碰瓷的呢?被割了這么多次后,我們終于摸索出了門道:研究邏輯是否成立,根據實際的挖礦邏輯決定投入的方式。
注意:本文就技術而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于我們技術派而言,目前幾乎所有的項目都是shit,因為他們無法落地,無法形成實際的價值。當然,從金融而言,投資投的是未來,如果買的是現有的東西,那就是購買,不是投資了。
項目前景的基本邏輯
根據此,我們再細分成三個部分:
應用邏輯是否成立
挖礦邏輯是否成立
BI價上漲邏輯是否成立
如果這三個部分都成立,那么就是可以長期的持有的;如果只有2/3成立,那么可以參與挖礦;如果只有1/3成立,那么可以參與一下;如果都不成立,那么如果在早期價格低的時候,可以參與一下,反正博傻么。
注意,上述的成立與否,是我們詳細分析的結果,看他能否做到,而不是聽項目方自吹的。
邏輯分析
應用邏輯是否成立
項目是否能夠支持真正的落地應用,或者說,項目能否實際真的滿足所宣稱的應用的需求。能否滿足就是幾個角度來評判:
1. 技術是否達到需求; 2. 成本與不使用此項目相比,是否具有優勢; 3. 是否可能具有新的商業形態。
技術是否達到需求,需要通過技術手段詳細分析。
成本是否有優勢,可以分析資源提供方、內容提供方和內容需求方各方的需求來實現。
新的商業形態可以通過暢想或是項目方描述的來研究。
挖礦邏輯是否成立:
挖礦是用戶通過向系統提供基礎資源獲取通證獎勵的過程,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通證既具有股權增值特征,又能夠隨時進行交易可流通,因此系統提供挖礦獎勵就是通過向挖礦者提前支付未來的收益,激勵挖礦者進行基礎建設的過程。由上述過程我們可以推論得到:
- 挖礦者認可未來的價值; - 挖礦者因為獲得通證的價值愿景遠高于投入的成本才愿意投入; - 獎勵必須與挖礦者提供給系統的基礎資源對應; - 必須防止挖礦者作弊,獎勵按照真實提供的資源給予。
BI價上漲邏輯
BI價來源于兩個因素,從長遠來說,來源于BI的使用場合;短期來說,來源于BI的價格。而BI的使用場合可以分為幾類:
1. 是否有場景需要使用它? 目前就以太坊實現了部分應用場景,即以前的1CO,現在的DEFI和NFT,這些應用的繁榮需要消耗大量的以太坊作為GAS,以及作為計價的工具。其他的大部分還沒有實際的真的落地應用場景(他們白皮書里的都只是愿景)。 FIL提供新的應用場景思路,讓礦工持有。這個有機會詳細談。
2. 是否有大量的人愿意持有它? 愿意持有的原因,需要大量的人對其有信仰,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信仰的核心是價格會漲,這種信仰是來源于老項目,經過幾輪牛熊,一輪比一輪價格高,持有者自然不會因為某段時間的價格低迷而害怕,反而會因此反向買入。
BI的價格取決于兩個因素:
1. BI的供需關系,供需關系的分析來源于使用場景和持有意愿,目前就只有三種應用場景:目前只有以太坊的生態里面有一些;質押挖K:礦工購買一部分用來挖K;持BI生息:可以看成流動性挖K的一種,鎖倉一段時間后,給予一部分收益。 2. 對BI價格的預期,這個預期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是人云亦云,看以前最高到過多少,所以大部分人持不住。實際上,應該分析應用場景和供需關系。當應用場景越多,需求越強烈,BI的價格應該越高。
項目分析
上述是基本內容,后續我繼續對一些項目如BZZ/PHA/CRU進行詳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