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2|瀏覽:255
中國各地開始受到北京指示,摸排比特幣挖礦的高耗能問題。未來中國礦工面對的監管壓力可能會更大。一年一度的豐水期將近,但中國礦工正在面臨來自監管的潛在壓力。雖然中國政府對加密挖礦行業態度搖擺,但今年的壓力可能相對更大。根據吳說區塊鏈的消息,西南與四川地區由于電力緊缺,西北地區由于碳中和政策,將要面對更大壓力。
西北地區面對碳中和與高耗能問題 4月7日《自然雜志》刊登來自清華大學、中科院的研究指出,中國的比特幣挖礦2024年達到約297萬億瓦時的峰值,并將產生約1.3億公噸的碳排放。這個數值超過了歐洲全部中等國家的全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特幣行業的單位GDP碳排放量遠遠超過了中國的平均工業碳強度,比特幣挖礦將成為中國完成碳中和目標的障礙。
此前吳說區塊鏈已經指出,該篇論文可能會對中國能源決策層產生影響。參考碳排放與環保未來比特幣挖礦的最大威脅或是杞人憂天如何應對。再往前,2021年2月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文件中,2019年能源消費總量與強度雙控措施落實與目標完成情況中,內蒙古是唯一未完成的省份。2月25日內蒙古發改委官網宣布,按照能耗雙控工作安排,要求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2021年4月底前全部退出。內蒙古擬清退加密貨幣挖礦碳中和承諾對礦業影響幾何?
4月21日第二屆比特小鹿“豐水節”上,比特小鹿董事長吳忌寒表示,碳中和對行業存在長期影響,減少碳排放是世界趨勢,礦業不要心存僥幸。此外,中國礦業與區塊鏈面臨更復雜的局面,正如周小川此前表述,區塊鏈金融永遠要回答一個問題,就是對實體經濟有什么用。
西南地區與四川面對電力緊缺問題 豐水期限電問題雖然是常態,但今年的缺電有可能更加嚴峻。因為疫情后經濟復蘇以及高溫天氣,四川用電負荷高速增長,但來水偏少較多年偏枯三成,電煤供應短缺且煤價高漲,大數據用戶已經遭到臨時限電。另一方面,內蒙古嚴查下大量礦工搬遷,加劇了四川挖礦電力的供不應求。
5月16日因為電力不足、限電、檢查等原因,四川要求大數據中心執行臨時性限電,一時全網算力急劇下降。據BTC.com數據,截止到17日上午9點,螞蟻礦池下跌17.8%、幣安礦池下跌14.5%、火幣礦池下跌23.7%,其余主流礦池均下跌6%-8%。
5月9日,云南省能源局、云南能監辦也組織重點發電企業召開座談會。會議要求,各發電企業要千方百計提升存煤可用天數,堅決避免缺煤停機,加強設備運維和人員儲備,嚴控機組非計劃停運,做好與地方政府、煤炭供應和運輸企業的溝通協作,形成保障電力穩定供應的工作合力。
各地政府開始對挖礦耗電問題進行調研 由于比特幣價格上漲,社會對行業的關注度急劇升高,尤其是近期山寨幣的火爆導致大量新用戶進場,監管層的關注度也明顯提高。新華社5月15日發文批評虛擬貨幣市場亂象橫生。
據澎湃新聞報道,4月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了《關于摸排我市數據中心涉及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挖礦業務情況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對北京市數據中心承載業務中涉及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挖礦的相關情況進行梳理,各相關單位如涉及相關業務,于4月28日中午12:00前反饋近一年挖礦業務耗電量及總能耗比例等相關信息。北京經信局4月29日下午回復澎湃新聞稱,該通知確實由該局發布,主要從數據中心承載的業務類型和能耗角度進行梳理摸排,為該局正常開展的業務工作。
吳說區塊鏈獲悉,類似的摸排行動還在全國各個省市進行。數據或統計到中央相關部門以決策下一步動作。按邏輯推論,最嚴厲的行動可能是禁止一切挖礦行為,但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比特幣被定義為合法的虛擬商品,挖礦行為本身也并不違法。更合理的可能,是要求逐步關停相關產業,以減少高耗能。最理想的情況是決策者依舊保持開放與觀望狀態。但總體來說,由于碳中和政策以及對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的政治要求,國內挖礦產業的不確定性正在迅速增加。
來源:吳說區塊鏈